贺岭村群众齐心共建宜居家园

刊发时间:2018-10-27 A2版  作者:赵淑芳 李江玮 郑泽莲

全民参与   村民自治   共建共享

贺岭村群众齐心共建宜居家园

  本报讯   (特约记者  赵淑芳  通讯员   李江玮   郑泽莲)   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坚持全民参与、村民自治、共建共享原则,以“党员+农户”“支部+党员+农户”“农户+农户”等互帮互助和监督管理模式,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实现群众自主管理,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
  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居环境”“七改三清”为依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依靠“一约四会”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定环境卫生大扫除制度,明确每周一为全村大扫除日,组织群众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按照常住村民每月每人1元、外出务工人员每月每人4元的标准收取环境卫生费,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制定评先争优机制,每年开展“清洁自然村”“最清洁家庭”等评选活动,对获奖村组和农户给予奖励,在全村上下形成村村争当先进、户户争当“最清洁家庭”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实行村“两委”班子挂组、党员和村民小组组长挂户的挂钩帮扶机制,组建由45名妇女组成的卫生志愿服务队,以自然村为单位,由村民小组长和妇女小组长组织本村妇女对群众进行培训,从摆放家具、农具、叠被子、挂衣服等小事教起,引导群众搞好家庭卫生。同时,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妇女、联防队作用,组建各类产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在危房改造等工作中,引导群众发扬团结互帮互助互带的传统美德。针对产业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实行“一年一还”滚动使用互帮,鼓励和动员群众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带动和帮扶群众增收致富。在每个村民小组下设产业联,以七到十户为一个联,改变传统生活习俗,加快产业发展。群众由身无一技之长到有一定实用技能转变,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更加坚定,比学赶超的氛围更浓了。据统计,全村共设33个产业联(组),带动374户1373人。
  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建有44个垃圾池,结合村寨农户数量,最少的自然村建2个垃圾池,最多的建8个,由年轻党员和联防队定期清理垃圾。建有水冲公厕4所、旱厕13所,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同时,结合“森林沧源”建设,组织群众种植橄榄树、樱桃树、桃树、梨树等果树绿化进村道路,在自家庭院种植蔬菜、万寿菊、果树,实现村庄、农户庭院绿化、美化。

返回
2025年07月22日  第809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贺岭村群众齐心共建宜居家园

刊发时间:2018-10-27 A2版  作者:赵淑芳 李江玮 郑泽莲 【字体:大 中 小】

全民参与   村民自治   共建共享

贺岭村群众齐心共建宜居家园

  本报讯   (特约记者  赵淑芳  通讯员   李江玮   郑泽莲)   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坚持全民参与、村民自治、共建共享原则,以“党员+农户”“支部+党员+农户”“农户+农户”等互帮互助和监督管理模式,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实现群众自主管理,共建美丽宜居家园 。
  以“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居环境”“七改三清”为依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依靠“一约四会”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定环境卫生大扫除制度,明确每周一为全村大扫除日,组织群众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按照常住村民每月每人1元、外出务工人员每月每人4元的标准收取环境卫生费,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制定评先争优机制,每年开展“清洁自然村”“最清洁家庭”等评选活动,对获奖村组和农户给予奖励,在全村上下形成村村争当先进、户户争当“最清洁家庭”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实行村“两委”班子挂组、党员和村民小组组长挂户的挂钩帮扶机制,组建由45名妇女组成的卫生志愿服务队,以自然村为单位,由村民小组长和妇女小组长组织本村妇女对群众进行培训,从摆放家具、农具、叠被子、挂衣服等小事教起,引导群众搞好家庭卫生。同时,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妇女、联防队作用,组建各类产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在危房改造等工作中,引导群众发扬团结互帮互助互带的传统美德。针对产业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实行“一年一还”滚动使用互帮,鼓励和动员群众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带动和帮扶群众增收致富。在每个村民小组下设产业联,以七到十户为一个联,改变传统生活习俗,加快产业发展。群众由身无一技之长到有一定实用技能转变,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更加坚定,比学赶超的氛围更浓了。据统计,全村共设33个产业联(组),带动374户1373人。
  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建有44个垃圾池,结合村寨农户数量,最少的自然村建2个垃圾池,最多的建8个,由年轻党员和联防队定期清理垃圾。建有水冲公厕4所、旱厕13所,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同时,结合“森林沧源”建设,组织群众种植橄榄树、樱桃树、桃树、梨树等果树绿化进村道路,在自家庭院种植蔬菜、万寿菊、果树,实现村庄、农户庭院绿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