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让农村“三资”监管平台成为“阳光反腐”前哨
本报讯 (通讯员 彭明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坚持把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引入科技手段,创新监督方式,突出阳光监督、精准监督,紧盯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强化事前宣传预防,事中公开公示、事后监督检查,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栏成为“阳光反腐”前哨助推脱贫攻坚。
2017年建立县乡村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平台以来,该县强化对村组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在全县75个建制村(社区)制作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公示栏77个,按季度在监督平台和公示栏上公开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情况,在平台录入信息124405条。并在各村张贴《致全县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公开信》、向群众发放《“廉洁扶贫”监督卡》2631份,并进行实地公开。通过公开公示,从源头上加大“阳光杀毒”“阳光反腐”的力度。
在75个行政村制作安装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集体“三资”管理公开栏的基础上,实行每季度末及时公开上一季度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农户享受情况、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强化对脱贫攻坚各项补助政策、项目、资金等情况的公开监督检查,倒逼基层权力运行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自2017年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平台开通运行以来,将平台信息录入、实地公开张贴纳入每月监督检查内容,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督促村监委立行立改,抓好工作落实。实行半年通报制,每半年对各乡(镇)、村(社区)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信息数据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信息数据录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平台开通以来已通报3期,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工作滞后的1名乡(镇)纪委书记进行责任提醒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