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联组会议就全市贯彻实施城乡规划“一法一条例”专题询问问答录
问题九
穆志良委员:我市村庄规划历经三村建设、新家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到现在的乡村振兴战略,已进行过多轮规划,请问这些规划是否做到有效衔接,如何做到有效衔接,积累了哪些经验?
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毛文明:2003年,临沧提出“三村建设”工程行动,由各县(区)住建局组织开展了部分示范村的村庄规划。2009年全市启动开展了新家园建设行动计划,2010年由市委新农办牵头组织开展全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2014年全市启动美丽家园建设,2015年12月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村庄规划提升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启动全市村庄规划提升完善工作。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根据任务分工,市规划局草拟了《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提升工作方案》,计划于2019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行政村村域规划及自然村建设规划提升工作。
在三村建设、新家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村庄规划做到承上启下、相互衔接对接,既注重前期的规划建设成果,又尊重现实。比如,在《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提升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对已完成规划编制的中国传统村落、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沿边村寨、茶村庄以及规划内容、深度已达到相关要求的村庄,危房改造基本完成且公共设施配套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村庄,已按原规划实施且基本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村庄,不再进行提升,将涉及的村域规划内容融入行政村村域规划。
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主要做法:一是科学统筹协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打破以往村庄规划编制单一的做法,按照实行全域管控、引导项目落地、强化共建共享、满足服务半径的原则,构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筹规范、有序管理的村域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农村设施现代化。从加强行业横向和纵向协调沟通,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中对自然村15项、行政村17项、乡(镇)8项的具体目标要求,对接落地村域内发改、农业、林业、教育、水务、交通等各行业部门的建设项目。二是分类施策。重点规划好中心村的位置和规模,加快中心村的建设步伐。30户以下,不具备发展条件或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居民点,按照县(区)域乡村建设规划进行合理引导迁并。三是抓住政策机遇和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在原村庄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抓住云南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政策,编制了兴边富民工程沿边村寨规划317个;结合因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给村庄未来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组织开展了重要交通沿线的村庄规划编制。四是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市级统筹、县(区)负总责、乡(镇)组织、村‘两委’主体、干部参与、村民认可”的工作机制,压实各级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五是注重建筑风貌引导。率先在全省编制了特色民居户型通用图集,结合临沧地域特色、民族文化、民风民俗,组织编印了《临沧市特色民居通用图集》192种户型、《临沧市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户型图》28种户型,供村民自主选择使用,引导特色村寨建设。六是创新编制方式。要求规划编制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以下为主、以村为主的方式,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查、入户恳谈等方式,广泛组织动员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工作,确保符合群众意愿和农村发展实际,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作用,提高规划的实操性和规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