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政法委以“六抓”促进挂钩帮扶工作
脱贫攻坚与平安村建设同步推进
市委政法委以“六抓”促进挂钩帮扶工作
本报讯 (记者 罗新祥 通讯员 严海军) 市委政法委自挂钩帮扶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四排山乡芒关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帮扶,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规划建村。坚持规划先行,部门领导多次深入调研,指导村“两委”制定芒关村三年脱贫攻坚规划,围绕水电路、安居房、产业发展、群众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规划,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在平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村、党建示范村、提升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规划,用规划引领建设,建设服从规划,规划配套项目,项目落地精准。自规划实施以来,芒关村已投入各类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建成硬板路32公里,安居房291幢,饮水工程4个,移民搬迁点2个56户农户搬迁。 挂钩帮扶3年来,芒关村实现了大变样。
抓产业富村。巩固提升甘蔗支柱产业。在原有面积8000亩的基础上,每年新植100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1万亩,人均6.4亩,广泛推广全膜覆盖技术,产量从2014—2015榨季4.2万吨增加到2017—2018榨季5.6万吨,产值2700万元,人均甘蔗纯收入达8000元;猪鸡酒蔬自给自足。稳定包谷种植面积3000亩,包谷地套种南瓜、豆类、蔬菜,房前屋后有洋瓜、佐料。 所种包谷一部分出售,一部分用来喂猪、养鸡、煮酒,群众喂猪鸡不买饲料,家家储存水酒,本地自烤酒独具特色。群众食肉就杀猪,菜没了就在地里或房前屋后采摘;长短结合发展后续产业,村里成立合作社,将151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县扶投公司,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600元以上;种植澳洲坚果2000亩,试点反季小白辣种植,大力发展本地花椒。
抓生态亮村。该村实行封山育林,实施退耕还林2000亩,种植澳洲坚果。加强3550亩的集体林地和2400荒地管护,避免遭到蚕食和破坏,全村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强化林地管护,聘用林管员12名,坚持常态化巡山护山,扭转放火烧山养草的习俗,保护野生动物,依法依规处理毁林开荒种蔗行为。发放太阳能补助40户,节能灶350个,节约用柴。动员农户利用庭院植树、栽花、种菜,绿化美化庭院。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实现全村覆盖。
抓文明兴村。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教育引导村民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妻子、好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带动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持续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移风易俗,村里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进新房一律不请客送礼。大力开展“庭院、卧室、厨房、厕所、个人卫生干净,庭院规范”的“五净一规范”洁净家园创建活动,实行公共路道区域责任划分保洁,村庄、家庭面貌焕然一新。
抓治理安村。组建24人的护村队,坚持对村庄进行巡逻。安装“雪亮”天眼,在大芒关自然村主要交叉路口安装16个高清摄像头,进行全天候监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小事不出村,邻里纠纷不出户,对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宣传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不打架斗殴,不赌博吸毒。以“三四五”工作法为载体,创建平安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树立政法部门帮扶形象。如今的芒关村,看不到一个麻将桌,没有吸毒人员,户户无围墙,夜不闭户,治安秩序良好。
抓党建强村。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严格“三会一课”和党费日制度,加强班子的议事能力、决策能力、落实能力;锤炼党员队伍,在产业建设、危房改造、公益事业、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做到支部有号召,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响应;培育后备力量,把14名组干部、12名林管员、24名护村队员作为重要的后备力量进行培养,让他们参与村级各项事务,承担责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做大集体经济,扩大甘蔗种植面积,每年获得集体资金6万元以上,利用“四位一体”的集体经济培育项目进行产业托管,每年获得固定收益8万元,使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4万元以上;开展“三讲三评”活动,实现村干部、驻村队员和群众的互动互评,增进感情,密切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