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做一名合格党员

刊发时间:2018-11-12 A3版  作者:陶仁标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做一名合格党员呢?
  首先要在乡村振兴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乡村党员干部要用总要求和目标任务,来重新认识乡村,首要任务是掌握实际情况,做到摸准家底,心里有数。目前,在乡村党员干部队伍中,不掌握辖区内的资源状况,大概作数的有之;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只用电脑不用大脑的有之。实施乡村振兴,需举社会全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但前提是立足实际,顺势而为,若是底数不清,何谈目标明确。所以,要端正态度,从讲政治、有信念的高度,把“熟悉”当作进一步学习,不怕吃苦耐劳,深入实地,深入群众。在乡村一线掌握实际情况,很多时候需要用脚步丈量。
  其次要在乡村振兴中严明纪律,注重品行。乡村一线的党员干部,要融入群众而不等同于一般群众,要严守党纪国法,严明纪律。在严守法纪底线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注重个人品行。
  在工作上服从组织安排,服务群众需要,但有些人就好计较个人得失,在开展工作中情绪严重。比如在全县脱贫攻坚冲刺中,要求驻村开展工作的党员干部,放弃一些双休日,用“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打好脱贫攻坚战,但有些人就牢骚满腹,出工不出力,既耽误了工作进度,也降低了群众的满意度。有些地方更有甚者,不讲政治规矩,不严明组织纪律,不注重个人品行,出现了违法违纪,损坏党的形象,损害群众的利益,受到处理,自食苦果的案例。
  乡村振兴需要建设法治乡村,提升德治水平。要坚持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治理结构,让村民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把尊老爱幼、济贫扶弱、维护公益作为道德标准去衡量。要培养村民的新时代意识,广大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收益主体和价值主体,应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所以,要用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的标准,严守法纪底线,加强党性修养,带头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要在乡村振兴中提升技能,积极实践。为切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培育和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懂农业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真正理解和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敢为农业发展的开路先锋而不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空想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代言人,到农村瞎指挥、乱决策、祸害农民。爱农村,就是要让我们广大涉农机构和基层干部,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去关注农村,深刻认识中国本质是一个农业大国,认识农业兴则国家稳,农业旺则国家强的道理,把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打牢,是相关涉农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爱农民,就是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真正培育对农民的浓浓情感,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关爱农民的生产生活,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农民,拜农民为师。
  面对乡村现实,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要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兜底脱贫一批”的方略实施,要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特别要摸准“懒人”心态,找出应对的“药方”,有效调动“懒人”的积极性。要提升党员干部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技能,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扬奉献精神,做到熟悉工作情况,熟练工作技能,熟能生巧,创造业绩。要严肃“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要求,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所以,我们要以讲奉献、有作为的要求,提升工作技能,积极实践,用工作业绩来验证党员干部的能力。

返回
2025年07月22日  第811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在乡村振兴中做一名合格党员

刊发时间:2018-11-12 A3版  作者:陶仁标 【字体:大 中 小】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做一名合格党员呢?
  首先要在乡村振兴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乡村党员干部要用总要求和目标任务,来重新认识乡村,首要任务是掌握实际情况,做到摸准家底,心里有数。目前,在乡村党员干部队伍中,不掌握辖区内的资源状况,大概作数的有之;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只用电脑不用大脑的有之。实施乡村振兴,需举社会全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但前提是立足实际,顺势而为,若是底数不清,何谈目标明确。所以,要端正态度,从讲政治、有信念的高度,把“熟悉”当作进一步学习,不怕吃苦耐劳,深入实地,深入群众。在乡村一线掌握实际情况,很多时候需要用脚步丈量。
  其次要在乡村振兴中严明纪律,注重品行。乡村一线的党员干部,要融入群众而不等同于一般群众,要严守党纪国法,严明纪律。在严守法纪底线的同时,加强党性修养,注重个人品行。
  在工作上服从组织安排,服务群众需要,但有些人就好计较个人得失,在开展工作中情绪严重。比如在全县脱贫攻坚冲刺中,要求驻村开展工作的党员干部,放弃一些双休日,用“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打好脱贫攻坚战,但有些人就牢骚满腹,出工不出力,既耽误了工作进度,也降低了群众的满意度。有些地方更有甚者,不讲政治规矩,不严明组织纪律,不注重个人品行,出现了违法违纪,损坏党的形象,损害群众的利益,受到处理,自食苦果的案例。
  乡村振兴需要建设法治乡村,提升德治水平。要坚持法治、德治、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治理结构,让村民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把尊老爱幼、济贫扶弱、维护公益作为道德标准去衡量。要培养村民的新时代意识,广大的农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成效的收益主体和价值主体,应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所以,要用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的标准,严守法纪底线,加强党性修养,带头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三要在乡村振兴中提升技能,积极实践。为切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培育和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懂农业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真正理解和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敢为农业发展的开路先锋而不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空想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代言人,到农村瞎指挥、乱决策、祸害农民。爱农村,就是要让我们广大涉农机构和基层干部,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去关注农村,深刻认识中国本质是一个农业大国,认识农业兴则国家稳,农业旺则国家强的道理,把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打牢,是相关涉农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爱农民,就是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真正培育对农民的浓浓情感,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关爱农民的生产生活,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农民,拜农民为师。
  面对乡村现实,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要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兜底脱贫一批”的方略实施,要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特别要摸准“懒人”心态,找出应对的“药方”,有效调动“懒人”的积极性。要提升党员干部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技能,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扬奉献精神,做到熟悉工作情况,熟练工作技能,熟能生巧,创造业绩。要严肃“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要求,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所以,我们要以讲奉献、有作为的要求,提升工作技能,积极实践,用工作业绩来验证党员干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