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个意识”争当新时代好干部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好干部标准,根本在于怎样成为好干部,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意识、公仆意识、担当意识和廉政意识,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好干部。
增强学习意识。学习是修身之道、能力之基、成事之本,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价值追求和神圣职责,不仅是好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也是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加强个人修养,培养文明举止,塑造高尚人格,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以致用上狠下功夫,不论是学习书本知识还是社会实践,都要勤学好思,使所学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并通过分析判断,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这样才能不断储备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开阔新视野、适应新形势。
增强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最根本的工作职责。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把联系和服务群众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立足岗位职能,多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俯下身去倾听群众呼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扎实践行服务承诺,以积极的态度和无限的热情投入工作,努力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当好人民公仆。
增强担当意识。就是要敢于担当,把责任稳稳扛在“肩”上,真正担事、真正干事、真正成事。一个缺乏责任心、不敢面对、不敢担当的干部,不会成为一名人民认可的好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干部,就要克服困难情绪和懒惰思想,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敢于承担工作责任,面对工作要奋勇争先,而不是偷懒推脱;面对困难和矛盾要迎难而上,而不是躲避绕开;面对失误要敢于负责,而不是想办法掩饰。要调整工作思路,下功夫研究工作,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头,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求实效,只有扎实落实好每一项具体的工作,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工作成果,才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好干部。
增强廉政意识。清正廉洁,是自古以来百姓大众对为官者的永恒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作风修养和能力建设,把名利看得淡一些,让心灵超脱一些,真正做到在名利上和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倍加严于律己,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要严格执行党纪党规,严守思想防线,时刻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章党纪的要求,时刻想到党章党纪的严肃性,坚持用党纪党规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始终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要主动接受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实际工作中,要多向基层群众请教,多深入基层调查学习,充分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工作决策时,要执行组织原则,讲民主,顾大局,提高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做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做新时代好干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只要我们常怀一颗赤诚的真心,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新时代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