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强化农村廉政建设
立足职责定位 助力乡村振兴
沧源强化农村廉政建设
本报讯 (通讯员 赵贵美) 今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要求,立足职责定位,强化农村廉政建设,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管理,严厉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充分运用佤山电视台、沧源纪检监察网、佤山清风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农村廉政建设内容、通报侵害农民利益典型案例。把农村党员干部列入党纪党规专题培训重点对象,采取以案说纪形式,对乡村基层贪污侵占、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讲解,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四反四禁”廉洁自律倡议活动,即“反浪费、反迷信、反贪腐、反村霸,禁酒、禁赌、禁毒、禁黄”,将廉洁自律倡议书粘贴到各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发放至全体农村党员干部手中,实现倡议全覆盖,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结合该县实际,制定印发《推行村(社区)干部“小微权力清单”的实施意见》,将村(社区)干部权力细化为项目建设、“三资”管理、组织人事工作、公共服务4类28项,要求各村(社区)按照简便直观、易于操作的原则,编制《本村(社区)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流程规范》,并按照清单和规范履行职责,着力解决村(社区)干部办事不公、财务不清,作风不实的问题。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两级监督作用。明确由乡(镇)纪委负责对辖区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产业扶贫以及民生专项资金、农村集体资金资源“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村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实施情况、“三资”管理和村“两委”工作情况等内容进行直接监督。同时,对村级各项开支进行认真审议,督促村“两委”在财务收支工作上趋于合理、规范。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有效发挥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五级联动监督平台作用,今年以来受理群众诉求1346件,办结1345件,办结率达99.9%。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管理公开监督平台建设,完成10个乡(镇)脱贫攻坚政策资金以及93个村(社区)、841个村民小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录入公开工作,共录入涉及23.91万人次的脱贫攻坚政策资金2.63亿元。组织发放“廉洁扶贫”监督卡,将监督卡发放至全县65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40户非贫困户群众手中,将公开信张贴到519个活动场所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及集体“三资”管理公开栏上,实现“一卡在手,举报不愁”,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结合开展节点纪律作风建设、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脱贫攻坚等专项纪律检查,着力发现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并依纪依法从严从重查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典型问题一律公开通报曝光。今年以来,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6起70人,问责12人、党纪政务处分14人、诫勉谈话5人、约谈11人次、提醒18人次,通报问题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