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脱贫攻坚蹄疾步稳

刊发时间:2018-11-19 A1版  作者:董文静 李丽君 阮露明丹

  镇康县勐堆乡蟒蛇山村党总支书记段国成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带领着村“两委”班子苦干实干,为全村父老乡亲开拓脱贫致富天地。段国成采取的“咖啡+香芋+山鸡”立体农业模式,带动了全村发展咖啡1200亩,“咖啡+香芋”套种680亩,烤烟220亩,发展土鸡林下养殖社员85户,年出栏15万只以上,实现经济创收1600万元以上。
  这只是镇康县实施“领头雁”工程的一个缩影。该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头雁带动、创新驱动、党员齐动。在村“两委”换届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把村组后备干部、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创业致富能手中的优秀青年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今年来,该县调整优化农村党组织书记6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确定后备干部192名。在此基础上,该县积极探索“党建+”多元化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村,壮大了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转化了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今年,全县计划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23.33万元,全面消除空壳村。
  军赛乡党委整合力量,盘活资源,全面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各村成立“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以乡村旅游、土地租赁等多种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南汀河流域开发出了“激情漂流、蜜桔采摘、民族美食、渔家垂钓”等9个乡村旅游项目。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全乡6个行政村参股的经营模式运营,项目于2018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实现盈利20万元,拉动当地经济增长90多万元。
  近年来,该县以规划为统领,点面结合谋划布局,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批生态美丽宜居乡镇。
  过去,外界对木场乡的评价只有一个“冷”字,甚至用“山穷水尽”来形容当地的境况。如今,备受追捧的木场冬桃、石花菜、桃花岛、镇康县首届越野车比赛举办地点等等,这些冠名词开始被外界所熟知,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除了在面上着手为各乡(镇)量体裁衣,该县还充分结合“一村一品”,找准切入点,匠心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特的生态美丽宜居村。
  走进南伞镇轩岗村,一幢幢小洋楼竞相媲美,一条条规范化的入户路面干净整洁,一棵棵果树硕果累累。走在村间,家家户户庭前院内、家里家外拾掇得井井有条,宽敞明亮的村级活动室、蓝白相间的太阳能路灯……勤劳朴实的佤族村民还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野竹笋干、山谷米、薏仁米、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增加收入。
  通过规划引领、点面结合,一幅以木场乡、轩岗村为亮点的美丽宜居乡村画卷正在边陲镇康徐徐展开。
  “摘帽”难不难,关键要看增收后劲强不强。为此,该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来抓。
  在抓主导产业——蔗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大户管理、集约开发”的思路,由政府主导,把小而分散的零星地块进行流转,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模式,并创新推出“三扶两带一流转”机制,引进企业、合作社、大户和个人等多种形式参与土地经营。同时,通过“大户引进大户”模式,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目前,全县有蔗园面积28.8万亩,发展产业种植大户189户,种植面积达28693亩。

返回
2025年07月22日  第811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镇康:脱贫攻坚蹄疾步稳

刊发时间:2018-11-19 A1版  作者:董文静 李丽君 阮露明丹 【字体:大 中 小】

  镇康县勐堆乡蟒蛇山村党总支书记段国成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他带领着村“两委”班子苦干实干,为全村父老乡亲开拓脱贫致富天地。段国成采取的“咖啡+香芋+山鸡”立体农业模式,带动了全村发展咖啡1200亩,“咖啡+香芋”套种680亩,烤烟220亩,发展土鸡林下养殖社员85户,年出栏15万只以上,实现经济创收1600万元以上。
  这只是镇康县实施“领头雁”工程的一个缩影。该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头雁带动、创新驱动、党员齐动。在村“两委”换届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把村组后备干部、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优秀创业致富能手中的优秀青年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今年来,该县调整优化农村党组织书记6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确定后备干部192名。在此基础上,该县积极探索“党建+”多元化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村,壮大了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转化了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今年,全县计划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23.33万元,全面消除空壳村。
  军赛乡党委整合力量,盘活资源,全面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各村成立“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以乡村旅游、土地租赁等多种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南汀河流域开发出了“激情漂流、蜜桔采摘、民族美食、渔家垂钓”等9个乡村旅游项目。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全乡6个行政村参股的经营模式运营,项目于2018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实现盈利20万元,拉动当地经济增长90多万元。
  近年来,该县以规划为统领,点面结合谋划布局,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批生态美丽宜居乡镇。
  过去,外界对木场乡的评价只有一个“冷”字,甚至用“山穷水尽”来形容当地的境况。如今,备受追捧的木场冬桃、石花菜、桃花岛、镇康县首届越野车比赛举办地点等等,这些冠名词开始被外界所熟知,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除了在面上着手为各乡(镇)量体裁衣,该县还充分结合“一村一品”,找准切入点,匠心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特的生态美丽宜居村。
  走进南伞镇轩岗村,一幢幢小洋楼竞相媲美,一条条规范化的入户路面干净整洁,一棵棵果树硕果累累。走在村间,家家户户庭前院内、家里家外拾掇得井井有条,宽敞明亮的村级活动室、蓝白相间的太阳能路灯……勤劳朴实的佤族村民还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野竹笋干、山谷米、薏仁米、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增加收入。
  通过规划引领、点面结合,一幅以木场乡、轩岗村为亮点的美丽宜居乡村画卷正在边陲镇康徐徐展开。
  “摘帽”难不难,关键要看增收后劲强不强。为此,该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来抓。
  在抓主导产业——蔗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大户管理、集约开发”的思路,由政府主导,把小而分散的零星地块进行流转,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模式,并创新推出“三扶两带一流转”机制,引进企业、合作社、大户和个人等多种形式参与土地经营。同时,通过“大户引进大户”模式,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步伐,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目前,全县有蔗园面积28.8万亩,发展产业种植大户189户,种植面积达28693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