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大操大办之风要有“舍得”精神
“辛辛苦苦干一年,送礼变成穷光蛋。”这几年来,在农村大行其道的人情风、送礼风使不少老百姓苦不堪言。为此,各地纷纷拿出硬招,不论是对办酒席的条件、宴请的范围,还是对设宴的标准、送礼的大小都作了些明确规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大操大办之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仅具有循环性、传染性,而且具有顽固性,单靠“明文规定”是难以根除的。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老百姓巧立名目办酒席是因为爱图小利,舍不得自己吃亏。大操大办则是攀比心在作崇,舍不得自己的面子。“解铃还须系铃人”,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老百姓的“舍得精神”,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觉涤荡糟粕风气,协力乡风文明。
要懂舍得“小利”。在办酒席泛滥的一些农村,事实上,起初,只是个别村民用各种噱头办酒席以达到敛财目的,但这种行为让送礼的邻里亲戚气不平:不去,人情何堪?去了,不仅要无聊开支一笔,而且还耽搁干活时间。加之有些村民不通人情,比如,收了大礼却还人家小礼。自家暂时没“事”了,就一概不去做客。长此以往,让气不平的村民用行动“报复”,便开始巧立名目回收礼钱。
说到底,大家就是舍不得那点礼钱,导致各种办客规定落实收效不佳。这就要通过采取加大宣传、案例释义、交流体会等各种引导方式,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领会“舍小利以谋远”“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深刻内涵,并自觉用行动来践行。
要懂舍得“面子”。办酒席是人之常情、传统民俗,但很多地方却把办酒席和玩体面挂钩起来,大讲排场、盲目攀比,以满意自己的虚荣心,由此兴起大操大办之风。为了一时的风光,有的不惜高额负债积彩礼,有的只顾于人情往来凑人气,到头来,留下一大堆经济负担和人情账,影响了日常的幸福生活。
“要想有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农民赚钱不易,只有大家都放下面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大操大办之风消停,真正让办酒席回归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