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帮扶帮到群众心坎上

刊发时间:2018-11-26 A1版  作者:李维鲜

  本报讯   (记者   李维鲜)   2015年底以来,市委办公室认真围绕目标,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确保“挂包帮”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经过近3年的帮扶,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怕结村水、电、路、网等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强化部门协作,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市委挂钩领导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市、县、乡、村四级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倒排工期,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市委办公室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项目扶持、村庄规划、户型设计等方面贴上去帮扶、沉下去工作,特别在户型设计中通过厨卫入户、人畜分离改变了佤族群众祖祖辈辈围着火塘吃住的生活习惯。
  基础设施滞后是怕结村最大的“短板”。市委办公室围绕补短板、强基础,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共争取项目建成柏油路9.8公里,在建和建成硬板路15.1公里,基本实现自然村硬板路村村通达。铺设农村供水管网10公里,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问题。建设村级活动场所1个、标准化卫生室1个、公共活动场所6个、垃圾处理设施15个、公厕1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市委办公室因村因户制定帮扶计划。依托贫困村100万产业发展资金,引导群众分片发展种植和养殖,探索茶下种植、养殖,做好“茶地文章”,提高茶地产值,增加群众收入。发展经济林果,为群众争取云南藤黄种植项目,种植云南藤黄3000株。结合怕结村家家户户烤酒的实际,争取财政10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采取“合作社+大户+贫困户”模式,打造怕结酒品牌,提升品质,提高产值。特别是在集中安置点建设中为每户规划一个小菜园,积极探索“庭院经济”,改变了当地群众不种菜的习惯,家家都种菜、家家有菜吃,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2018年以来,又积极向上向下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目前已向上争取省民政资金80万元,计划建成东甲河六组至海别龙东桥建设项目和拉勐河河底至岩帅镇建设村桥建设项目。积极与沧源县住建局协调争取200盏太阳能路灯项目资金74万元,分别在海别安装120盏、海登30盏、大寨50盏。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市委办公室多形式培养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倾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210人次,推动贫困户农闲外出务工,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市委办公室与市城投公司共同组织做好教育帮扶工作,从2017年9月到2020年7月,每年筹集12万元资金,对怕结村154户贫困家庭135名学生就读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中专)、大学实施全程资助,按每人每年小学、初中500元,高中(中职、中专)1000元,大学专科2000元,大学本科3000元四个标准给予补助,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孩子读书难的问题,真正把帮扶措施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

返回
2025年07月22日  第8126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市委办:帮扶帮到群众心坎上

刊发时间:2018-11-26 A1版  作者:李维鲜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记者   李维鲜)   2015年底以来,市委办公室认真围绕目标,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确保“挂包帮”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经过近3年的帮扶,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怕结村水、电、路、网等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强化部门协作,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市委挂钩领导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市、县、乡、村四级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倒排工期,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市委办公室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项目扶持、村庄规划、户型设计等方面贴上去帮扶、沉下去工作,特别在户型设计中通过厨卫入户、人畜分离改变了佤族群众祖祖辈辈围着火塘吃住的生活习惯。
  基础设施滞后是怕结村最大的“短板”。市委办公室围绕补短板、强基础,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共争取项目建成柏油路9.8公里,在建和建成硬板路15.1公里,基本实现自然村硬板路村村通达。铺设农村供水管网10公里,解决群众生活用水问题。建设村级活动场所1个、标准化卫生室1个、公共活动场所6个、垃圾处理设施15个、公厕1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市委办公室因村因户制定帮扶计划。依托贫困村100万产业发展资金,引导群众分片发展种植和养殖,探索茶下种植、养殖,做好“茶地文章”,提高茶地产值,增加群众收入。发展经济林果,为群众争取云南藤黄种植项目,种植云南藤黄3000株。结合怕结村家家户户烤酒的实际,争取财政10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采取“合作社+大户+贫困户”模式,打造怕结酒品牌,提升品质,提高产值。特别是在集中安置点建设中为每户规划一个小菜园,积极探索“庭院经济”,改变了当地群众不种菜的习惯,家家都种菜、家家有菜吃,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2018年以来,又积极向上向下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目前已向上争取省民政资金80万元,计划建成东甲河六组至海别龙东桥建设项目和拉勐河河底至岩帅镇建设村桥建设项目。积极与沧源县住建局协调争取200盏太阳能路灯项目资金74万元,分别在海别安装120盏、海登30盏、大寨50盏。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市委办公室多形式培养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倾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210人次,推动贫困户农闲外出务工,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市委办公室与市城投公司共同组织做好教育帮扶工作,从2017年9月到2020年7月,每年筹集12万元资金,对怕结村154户贫困家庭135名学生就读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中专)、大学实施全程资助,按每人每年小学、初中500元,高中(中职、中专)1000元,大学专科2000元,大学本科3000元四个标准给予补助,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孩子读书难的问题,真正把帮扶措施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