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开展农村党史国史教育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8-12-03 A3版  作者:罗宏伟

  当前,农村党史国史教育如火如荼,一片热热烈烈的景象毋庸置疑,广大农民受到了深刻教育,“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已深入人心。农村各级党组织也把党史国史教育摆在重要议程,多形式开展了党史国史教育,切实担负起农村党组织重要的政治、思想、宣传、教育职责,充分展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党史国史教育中指导思想上要着重克服“三种现象”、教育形式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教育内容上要突出“三个内容”。
  指导思想上要克服“三种现象”。一是要克服“消极厌倦”现象。农村部分党员片面认为形式和“套路”都差不多,存在厌倦心理、懈怠情绪和错误认识。对这种现象必须加强正面引导,突出农村党史国史教育这个实际、突出补钙提神、突出激发内生动力,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农民,美丽的农村,才有脱贫攻坚带来的农村新面貌,也才有乡村的全面振兴”这个主题。二是要克服“形式主义”现象。要围绕“实”字“农”字,防止和避免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体内循环、自娱自乐、搞场面等违背农业、农村、农民的最大实际问题,即:脱离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现实问题。不能简单以开会、写读书笔记、发文件、编制简报、做规定“动作”来衡量农村党史国史教育,不能脱离农村实际,不能脱离农民文化教育以及农民自身的接受能力实际,必须加以克服。最本质的就是要通过党史国史教育让农民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绝不能把党史国史教育搞成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教育。三是要克服“两张皮”现象。衡量克服“两张皮”的标准在于农村是否得到振兴、农业是否得到发展、农民是否富裕。不能将党史教育与精准脱贫攻坚战相结合、不能与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不能与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相结合、不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不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不能与农村生产经营相结合,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可以说都是缺乏针对性的党史国史教育。而是必须与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必须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必须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必须与促进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相结合的党史国史教育才是农村、农业、农民需要的教育。
  教育形式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虚功与实做关系”。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的统一,即:处理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治国理政方略与每个区域的农村、农业、农民如何发展之间的关系。宏观上的政策与微观上解决或做实农村、农业、农民的每一项工作或困难实现完整结合。二是要处理好“政治站位与实际工作的关系”。政治上要坚持前瞻性与现实工作的统一,即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具体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把高度的政治要求与实际工作的具体性结合起来,实现政治性与抓实实际工作的完整结合。三是要处理好“共同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即处理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繁荣发展的多样化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方针”与引导农村形成正确的发展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农村从业、宗教、育子和家庭道德的完整结合。
  教育内容上要突出“三个内容”。一是要突出党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的宣传教育。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的宣传教育激发广大农民朋友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二是要突出党的历史经验的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历史经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历史经验以及奋斗目标等四方面的教育。通过这四方面的教育,培养广大农民朋友继承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党领导一切”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三是要突出党的优良作风、崇高品格、精神风范和突出中国共产党人昂扬向上,浩然正气的宣传教育。重点抓好“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和“中国必然兴旺、发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利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事迹来教育农民朋友,熏陶和感染农民朋友,从而让他们深受教育。总而言之,农村兴则中国兴,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民富则中国富。农村是党史国史教育的基础、是主战场;农业是党史国史教育主要产业、重点和核心;农民是党史国史教育的主体大众、是容易忽视或容易放松教育的群体。一句话,农村是党史教育的根基和根本,当前大力开展农村党史国史教育刻不容缓。

返回
2025年07月23日  第813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对当前开展农村党史国史教育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8-12-03 A3版  作者:罗宏伟 【字体:大 中 小】

  当前,农村党史国史教育如火如荼,一片热热烈烈的景象毋庸置疑,广大农民受到了深刻教育,“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已深入人心。农村各级党组织也把党史国史教育摆在重要议程,多形式开展了党史国史教育,切实担负起农村党组织重要的政治、思想、宣传、教育职责,充分展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党史国史教育中指导思想上要着重克服“三种现象”、教育形式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教育内容上要突出“三个内容”。
  指导思想上要克服“三种现象”。一是要克服“消极厌倦”现象。农村部分党员片面认为形式和“套路”都差不多,存在厌倦心理、懈怠情绪和错误认识。对这种现象必须加强正面引导,突出农村党史国史教育这个实际、突出补钙提神、突出激发内生动力,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农民,美丽的农村,才有脱贫攻坚带来的农村新面貌,也才有乡村的全面振兴”这个主题。二是要克服“形式主义”现象。要围绕“实”字“农”字,防止和避免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体内循环、自娱自乐、搞场面等违背农业、农村、农民的最大实际问题,即:脱离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现实问题。不能简单以开会、写读书笔记、发文件、编制简报、做规定“动作”来衡量农村党史国史教育,不能脱离农村实际,不能脱离农民文化教育以及农民自身的接受能力实际,必须加以克服。最本质的就是要通过党史国史教育让农民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绝不能把党史国史教育搞成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教育。三是要克服“两张皮”现象。衡量克服“两张皮”的标准在于农村是否得到振兴、农业是否得到发展、农民是否富裕。不能将党史教育与精准脱贫攻坚战相结合、不能与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相结合、不能与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相结合、不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不能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不能与农村生产经营相结合,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可以说都是缺乏针对性的党史国史教育。而是必须与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必须与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必须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必须与促进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相结合的党史国史教育才是农村、农业、农民需要的教育。
  教育形式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虚功与实做关系”。坚持大道理与小道理的统一,即:处理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治国理政方略与每个区域的农村、农业、农民如何发展之间的关系。宏观上的政策与微观上解决或做实农村、农业、农民的每一项工作或困难实现完整结合。二是要处理好“政治站位与实际工作的关系”。政治上要坚持前瞻性与现实工作的统一,即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具体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把高度的政治要求与实际工作的具体性结合起来,实现政治性与抓实实际工作的完整结合。三是要处理好“共同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即处理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繁荣发展的多样化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方针”与引导农村形成正确的发展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农村从业、宗教、育子和家庭道德的完整结合。
  教育内容上要突出“三个内容”。一是要突出党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的宣传教育。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的宣传教育激发广大农民朋友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二是要突出党的历史经验的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历史经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历史经验以及奋斗目标等四方面的教育。通过这四方面的教育,培养广大农民朋友继承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党领导一切”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三是要突出党的优良作风、崇高品格、精神风范和突出中国共产党人昂扬向上,浩然正气的宣传教育。重点抓好“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和“中国必然兴旺、发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利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事迹来教育农民朋友,熏陶和感染农民朋友,从而让他们深受教育。总而言之,农村兴则中国兴,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民富则中国富。农村是党史国史教育的基础、是主战场;农业是党史国史教育主要产业、重点和核心;农民是党史国史教育的主体大众、是容易忽视或容易放松教育的群体。一句话,农村是党史教育的根基和根本,当前大力开展农村党史国史教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