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多举措全力冲刺脱贫攻坚
本报讯 (通讯员 李云燕 关汪武) 沧源佤族自治县多措并举,全力冲刺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年脱贫攻坚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按照“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层层压实责任。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协调组和专项工作组,研究出台协调推进、挂钩帮扶和督查追责等体制机制。组建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将责任细化到单位、到人。建立脱贫攻坚“三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个月一督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定期跟踪问效,强力推进。成立了11个脱贫攻坚常态化督导组,对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乡(镇)、各村(社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过程、全领域、全要素和全覆盖督导督查。制定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问题清单、销号清单,定期召开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议,以“三个清单”实时跟踪,督促和推进各级脱贫攻坚责任落实。
精准识别锁定对象,认真开展精准普查、精准审查和精准核查,确保零漏评、零错评、零错退。科学规划制定措施,编制《沧源佤族自治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分年度脱贫攻坚计划,绘制精准脱贫“线路图”“时间表”“任务书”。相继出台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改善住房、保障生态和保障民生等一系列精准脱贫政策支撑文件和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保兜底、健康扶贫、生态保护和转移就业等系列精准扶持措施。编制县级项目库1个、乡(镇)路线图10个、村级施工图规划92个。2016年以来,全县共整合资金32.87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50件,投入建设资金1859.16万元;完成农村安居房建设17990户;完成93个行政村(社区)通村硬化道路建设;新建10千伏线路133.447公里,新建配电台区234个,新建低压线路571.794公里,新增户表5286个,实现10个乡(镇)93个村(社区)全部通生活生产用电。
以村集体经济全面增收为抓手,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逐村制定和落实产业发展计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形成“一产多策、一村多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共发展股份合作经济项目185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50.86万元。采取“村委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每个行政村或自然村至少成立1个专业合作社,全县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15个。实施“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全县共扶持和培育222名农村党员带头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82户4350人。分别给予第一批认定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100万元和第二批认定的3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50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注册成立10个乡(镇)扶贫开发公司,申报产业发展项目166个,带动111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资31969.89万元。全县共发展竹子、核桃、橡胶、坚果、茶叶等农林产业201万亩。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推进辣椒、魔芋、沃柑、黑木耳、羊肚菌等产业发展,全县特色农业产业产值每年达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