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介超市建设为抓手助推投资项目审批降本提速
临沧市自2016年6月投入运行中介超市以来,积极探索创新中介服务,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依托政务服务网开发建设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的要求,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效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推动了投资项目审批降本提速,构建了公平开放、竞争有序、诚实守信、执业规范的中介服务市场,实现了政府、中介、业主的多方“共赢”。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采购公告2167个、公开选取2156个、签约登记2085个、履约结束1685个,按时履约率为47.55%;节约资金4313.12万元,资金平均节约率为39.68%,在全省中介超市运行情况统计的11项指标中,有4项指标均居全省前三位,其中:按时履约率47.55%、资金平均节约率39.68%,均居全省第一位;资金综合节约率36.6%,居全省第二位;综合提速率4.24%,居全省第三位。主要做法是:
打造“全覆盖、零门槛”中介超市平台,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中介超市作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剥离政府部门下属单位中介职能,全面放开中介市场,依托云南省投资审批中介超市系统平台,组建成立市、县两级中介超市,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破解了“红顶中介”垄断难题。
强化事项清理公布,解决“红顶中介”垄断源头。认真开展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工作,大幅压减各类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市级共筛选和梳理出16个行政审批实施部门的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69项,七县一区共筛选和梳理出78个行政审批实施部门的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426项,并以清单形式对外公布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基本实现与省投资审批在线监管平台事项一一对应,为审批中介进超市提供依据。
全面放开市场引进中介机构,消除“红顶中介”腐败滋生土壤。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面取消了区域性和行业性执业限制,全面放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零门槛、全天候、无界限”面向全国引进中介机构,要求中介机构数据库内每个事项入驻机构至少达到3家以上,切实为项目业主增加选择范围。目前,全市共有19类资质36家本地中介机构入驻云南省网上中介机构信息系统,参与全省中介市场上公平竞争,全市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可供选择的各类中介机构3296家,其中:企业2986个、事业单位296个、社会机构14个,涉及五大类44个资质类型。切实为投资主体选择中介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搭建了平台,为消除“红顶中介”腐败滋生的土壤编织了“笼子”。
强化中介服务公开选取,激发市场活力。及时制定印发《临沧市中介超市管理暂行办法》《临沧市中介超市建设工作实施细则》,编制了《临沧市中介超市服务指南》《临沧市中介超市管理工作人员守则》《临沧市中介超市服务公约》《临沧市中介超市工作流程图》等管理制度。要求各级采购单位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分级采购、竞争选择、一事一选”的原则,组织使用财政性和国有资金采购中介服务100万元以下的项目(涉密项目、政府采购代理除外),必须进入本级中介超市公开选取中介服务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中介服务机构;1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进入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由代理机构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中介服务机构,所签合同在本级中介超市进行登记,属于投资项目的必须与投资审批监管平台实现项目代码关联,纳入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监督管理”。明确中介收费和时限,有效保障中介选取的公开透明,引导和带动了一批社会投资项目在超市自主挑选中介服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推进全流程网上中介服务,有效促进中介服务提速降费。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规范运行中介超市网络服务平台,打造“网上发布、网上竞价、结果公示”全流程网上服务中介超市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中介服务提速降费,树立了中介超市“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服务品牌。
实行“一站式”网络服务。将涉审中介事项全部纳入中介超市,项目单位可在超市找到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所有涉审中介,还能公开查询入驻中介机构的证照、电话、人员等信息,方便投资者对比挑选,让投资者进“一扇门”,就能选齐所有中介。实现在线选取,通过网络平台,项目单位可在线发布选取公告,中介机构无需到场,通过手机就能报名参选,极大方便了双方办事。符合条件的采购申请即时办理、当天发布,购买中介服务从报名到选取仅需3个工作日,最大限度的实现中介服务选取降本提速。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在各县区建立了中介超市网络终端,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让项目单位就近享受选取、跟踪、评价等综合服务。
优化公开选取方式。政府采购中介服务通过网上随机抽取、网上竞价等在线公开选取方式选取,让项目单位按照市场情况自主确定中介服务价格和服务时限,所有业务根据资质要求自动推送至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邀请中介机构参加公开选取,中介机构自愿报名、竞价参选,并按照竞价确定的价格和公告时限签订合同,履行服务承诺,避免部门为中介机构开“小灶”,有效降低了中介收费。“中介机构报名、网上竞价全过程保密,确保公开选取的公平公正性。两年来,全市中介超市共公开选取了2156个中介服务项目,总成交金额7612.59万元,节约资金4313.12万元,资金综合节约率达36.6%。
强化跟踪问效。制定《临沧市中介超市项目签约台账》《临沧市中介超市项目跟踪服务记录表》,对所有中选的项目网上建档,指定专人定时跟踪掌握中选机构项目进展情况,直至项目办结。要求中选项目统一到中介超市进行洽谈、签约,强化签约前中介机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业绩等审查,督促中介机构按承诺履行服务,规范中介执业。今年以来,全市共跟踪服务734个中介选取项目,及时介入和处理了3个服务不及时、执业不到位的问题。在中介超市的“保姆式”跟踪下,中介机构都能按承诺时限提交成果报告,平均每个项目完成时间比原来提前15天左右,服务效率大为提升。
实行全程监督评价。始终把严格执行中介机构监督管理信用评价作为中介超市的“生命线”,加强业主对中介机构服务时限、质量、收费等进行全程跟踪,按照“一事一评”的原则,严格中介机构考核评定,严格执行“不良信用”和“黑名单”制度,处理结果对外公布。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机制。做到了全面、及时、客观反映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为项目单位选择优质中介提供量化参考。目前,全市履约结束的1694个项目中,业主给予不满意评价的共9家,占0.53%,全市共对5家中介机构进行了不良信用记录处理,占全省176次不良记录的 2.8%
强化中介服务市场监管,建立长效监督考评机制。从强化中介事项清单管理、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激发中介服务能力、建立监督考评机制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进一步强化中介服务市场监管,保障了中介服务整体质量。
强化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情况以及国务院和省权力事项调整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公布《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未列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明确涉审中介服务受理范围,防止审批部门随意增设涉及审批的中介服务事项,中介机构搭车收费等问题发生,切实为投资者减负。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严格执行“宽进严管、惩戒淘汰”制度,建立健全中介机构清退淘汰机制,实行中介机构宽进严管。对产生“不良信用”中介机构进行处理,要求进行整改,整改期间禁止参与中介超市公开选取。对严重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等不良中介机构,列入黑名单予以清退,两年内不得在不再入驻中介超市开展业务,有效提高了整体中介服务质量。
激发中介服务能力。建立中介服务质量星级评定体系,完善中介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评价结果与星级评定挂钩,从一星到五星,业绩越好星级越高。让星级越高的中介机构得以在中介超市平台进行展示,更具备竞争优势,激发中介机构做好服务的动力,促进中介机构优胜劣汰,推动了中介服务市场的规范运行。
建立监督考评机制。把中介超市管理运行情况作为“放管服”督察工作重点,纳入年度专项督察内容,多次进行专项督察,对存在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同时将中介超市运行管理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市级各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进行考核扣分,强化监督考评,有效推动了中介超市建设及管理运行。实现临沧市“中介超市”运营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