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怀赤子心

——记市政协委员、临沧桑嘎艺术职业培训学校董事长李勇
刊发时间:2018-12-14 A2版  作者:毕昱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临翔区城区旁边的桑嘎艺术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墙面上 “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标语十分显眼。
  学校创办人李勇,是临沧市政协委员。从农村走出来的李勇,深知贫困家庭的学生不易。1998年从深圳打工回到临沧的李勇凭一己之力创办该校,现有学生300多名,全部来自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创办至今,学校向社会输送专业演艺人才约3870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李勇说:“办教育最大的价值,是实现社会最大效益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李勇的辛勤付出分不开,也缘于他心底滋生多年的“扶贫情结”。
  桑嘎艺术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确立了面向山区各族农民子女。学校充分借助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机遇,打造好佤族文化品牌,凭借学校下辖的桑嘎艺术团平台,广开就业渠道,帮助学生插上艺术逐梦的翅膀,摆脱贫困,向远飞翔。目前,有256名毕业生常年在全国各地旅游景区驻演,收入可观,不仅养活了自己,有的学生还开始反哺家庭。桑嘎艺术团成为我市活跃在沿海传播佤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和各大旅游景区的商业演出亮点。
  成为市政协委员后,李勇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了一份担当和责任,他问社情民意,吐真知灼见,把教育事业和政协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履职尽责。李勇表示,学校对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学生,给予优惠帮扶,免除学杂费、生活费、服装费等。目前,学校在校学生3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84人,贫困生280人,这些学生的学费每人每年减免2000元,仅学费一项,学校就就减免了70多万元。
  教育扶贫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情怀。把教育扶贫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极其艰难,带着情怀做教育扶贫更加不易。李勇用实际行动参与社会扶贫20年,并让“扶贫情结”开花结果,落到实处。
  怀着“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怀着一个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李勇将始终助力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返回
2025年07月23日  第814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桑梓情怀赤子心

——记市政协委员、临沧桑嘎艺术职业培训学校董事长李勇

刊发时间:2018-12-14 A2版  作者:毕昱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临翔区城区旁边的桑嘎艺术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墙面上 “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标语十分显眼。
  学校创办人李勇,是临沧市政协委员。从农村走出来的李勇,深知贫困家庭的学生不易。1998年从深圳打工回到临沧的李勇凭一己之力创办该校,现有学生300多名,全部来自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创办至今,学校向社会输送专业演艺人才约3870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李勇说:“办教育最大的价值,是实现社会最大效益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李勇的辛勤付出分不开,也缘于他心底滋生多年的“扶贫情结”。
  桑嘎艺术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确立了面向山区各族农民子女。学校充分借助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机遇,打造好佤族文化品牌,凭借学校下辖的桑嘎艺术团平台,广开就业渠道,帮助学生插上艺术逐梦的翅膀,摆脱贫困,向远飞翔。目前,有256名毕业生常年在全国各地旅游景区驻演,收入可观,不仅养活了自己,有的学生还开始反哺家庭。桑嘎艺术团成为我市活跃在沿海传播佤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和各大旅游景区的商业演出亮点。
  成为市政协委员后,李勇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了一份担当和责任,他问社情民意,吐真知灼见,把教育事业和政协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履职尽责。李勇表示,学校对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学生,给予优惠帮扶,免除学杂费、生活费、服装费等。目前,学校在校学生3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84人,贫困生280人,这些学生的学费每人每年减免2000元,仅学费一项,学校就就减免了70多万元。
  教育扶贫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情怀。把教育扶贫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极其艰难,带着情怀做教育扶贫更加不易。李勇用实际行动参与社会扶贫20年,并让“扶贫情结”开花结果,落到实处。
  怀着“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怀着一个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李勇将始终助力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脱贫攻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