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路上的苦与乐
140公里的距离,远吗?不远,上高速公路1个多小时,乘坐高铁半个小时。要是山区道路呢?我的回答是:说不准!
140公里,是车子跑码表上显示的从我的老家门口到县城的距离;140公里,是江这边到江那边的距离,是几重大山的距离,更是一段乡愁的距离。
我老家的村庄坐落在凤庆县新华乡黑惠江畔,江对面是大理州巍山县、南涧县,背后是山,山外还是山。横亘于群山之间的澜沧江将凤庆县版图分出了明显的界线,以县城为中心,新华、诗礼、鲁史三乡镇被统称为“大江外”,后来,官方将其称之为“江北”。
生在我们老家的那片土地,如果要有点出息,必定要走出大山,不论是求学还是工作,总得踏上那蜿蜒盘绕在群山之中的山路,80后的我也不例外。
听长辈讲,过去进凤庆县城只能靠走路,至少要走上两天,大部分家乡人一辈子没去过县城。在我的记忆里,县城到乡政府驻地已经有了部分弹石路面,跑起了客车。
我第一次进县城是1997年初中毕业考上中专去体检,当时,从家步行大概4个半小时到达乡政府驻地,在旅社住上一宿,第二天乘坐每天只发一趟的客车,再大概用近5个小时的时间抵达县城,途中吃早饭。回家也一样,一般得在乡上住一晚。我在临沧读书的三年里,都这样往返。那时候,乘车感受最深的是颠簸大、一遇到塌方就得走路转乘车,雨季天,车何时到站更是说不准。
后来,县城通乡的路渐渐好起来,全线基本上是柏油路,客车班次增加,乘车时间也缩短了,大概3个半小时。旅途中,一边听客车司机放着音乐一边欣赏车窗外风景,与邻座聊聊天,或小睡上一会儿,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农村里摩托车也多了起来,在外工作的我要是回家一趟,乘坐客车到乡上后可以让亲戚骑车来接,到家大概用1个半小时,毕竟土路不好走。
直到2009年,家乡人出行迎来了“春天”,家附近的砚田村开通了至县城的客运线路,每天对发一班。该条客运线路成了县内里程最远的客运线,票价当然也是最贵,但确实给包括我在内的家乡人出行带来很大方便,终点站到家骑摩托车也就20分钟。
每逢节假日,车票一票难求,不少在外工作或读书的家乡人蜂拥而归,有时,自己只好包车或骑摩托回家,价格是贵了点、累是更累些,但回家心切,谁还在乎这些?
虽然跑起客车,但乡到村的路况未明显改观,越靠近老家路况越差。2012年,我自己买了一辆轿车,节假日便载上一家人高高兴兴回老家。从乡上到家的路上开车,考验你的驾驶技术和心的忍耐性,底盘巨响、刮花、爆胎是常有的事,这段距离,有时要开2个多小时。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铺通柏油路。
近两年来,脱贫攻坚的春风吹绿了故土,吹亮了家乡人期待的心。从县城到老家实现路面全线硬化,一条“银带”载着乡愁,穿过江翻过山,朝着家乡的方向飘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