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推动边境基层党建一体化发展

刊发时间:2018-12-19 A3版  作者:临祖轩

  本报讯   (通讯员   临祖轩)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把深化和拓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作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紧扣“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大局,创新“3456”模式,探索边疆基层党建“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组织力,切实为推动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该县把筑牢党在边疆的基层基础放在首位,抓实“三个”先锋。抓“党旗先锋”,将92个村(社区)全部升格为党总支,在7名以上党员的348个村居小组设立党支部。按照“九领域统推、七大类有点”思路,推进“党旗先锋”示范,完成党支部规范化达标授牌362个,打造泽安等5个“连点成线”市级示范点,芒抗等45个“连线成面”县级示范带,强化“一轴一边三线”示范引领。抓“头雁先锋”,以“定点划片联带”“结对共建联帮”“头雁先锋联创”为抓手,处级领导至少定点联系至少包保负责1个乡镇的活动场所、乡(镇)“七小”和示范点建设,至少1个村党组织书记和1个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科级干部分片联系帮带党组织书记,结成“结对共建联帮”对子142对,以“三比三带三讲三守”为载体,开展全域“头雁先锋联创”大比武。在每个乡(镇)领导班子中配备不少于2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本地干部。抓“阵地先锋”,共建活动室672个,平均1.6个村组拥有一个,实现全覆盖。依托阵地建立为民服务站点106个,依托“两账两册五档一柜”推进党支部基础党务规范化,依托县电子商务平台在乡(镇)、村(社区)全覆盖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依托“六进”管好用好党员信息化教育和基层党建综合考核评价网络平台。
  把党建服务和保障发展作为根本,建立“四项”机制。建立村级干部培养机制,建立1091名村组后备力量人才库,结合实际选送到9个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进行重点培养;组织327名村组干部参加“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入学深造,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依托县、乡党校和村级阵地举办培训班200多期。建立党建扶贫“双推进”机制,在46个贫困村全面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组织有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确保每个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人均有产业基地5亩以上。大力支持农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在贫困村广泛开展“三讲三评”工作,形成干群同心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245个省、市、县、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包46个贫困村,3524名干部结对帮扶9891户贫困户,实现了“双包”全覆盖。建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机制。在748个村组成立“自然村振兴理事会”,制定自然村发展振兴行动计划748份,教育引导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化。按照要求,撤换10个不履职、不胜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10名县管后备干部到村任职,使基层党组织不因“核心”问题而软弱。建立党建基础保障机制。在去年提标基础上,以“四提四纳两建一奖”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待遇,激发内生动力。
  把建设红色边关作为边境党建主题,着力实施“五红”工程:实施“红色主题街道”、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实施“红色驿站”工程、实施“红歌映边”工程、实施“红领引航”工程。
  开展“政策惠边”“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六边”行动,不断健全“党政军警民”深度融合的强边固防机制。

返回
2025年07月23日  第814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耿马推动边境基层党建一体化发展

刊发时间:2018-12-19 A3版  作者:临祖轩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临祖轩)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把深化和拓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作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紧扣“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大局,创新“3456”模式,探索边疆基层党建“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组织力,切实为推动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该县把筑牢党在边疆的基层基础放在首位,抓实“三个”先锋。抓“党旗先锋”,将92个村(社区)全部升格为党总支,在7名以上党员的348个村居小组设立党支部。按照“九领域统推、七大类有点”思路,推进“党旗先锋”示范,完成党支部规范化达标授牌362个,打造泽安等5个“连点成线”市级示范点,芒抗等45个“连线成面”县级示范带,强化“一轴一边三线”示范引领。抓“头雁先锋”,以“定点划片联带”“结对共建联帮”“头雁先锋联创”为抓手,处级领导至少定点联系至少包保负责1个乡镇的活动场所、乡(镇)“七小”和示范点建设,至少1个村党组织书记和1个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科级干部分片联系帮带党组织书记,结成“结对共建联帮”对子142对,以“三比三带三讲三守”为载体,开展全域“头雁先锋联创”大比武。在每个乡(镇)领导班子中配备不少于2名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本地干部。抓“阵地先锋”,共建活动室672个,平均1.6个村组拥有一个,实现全覆盖。依托阵地建立为民服务站点106个,依托“两账两册五档一柜”推进党支部基础党务规范化,依托县电子商务平台在乡(镇)、村(社区)全覆盖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依托“六进”管好用好党员信息化教育和基层党建综合考核评价网络平台。
  把党建服务和保障发展作为根本,建立“四项”机制。建立村级干部培养机制,建立1091名村组后备力量人才库,结合实际选送到9个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进行重点培养;组织327名村组干部参加“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入学深造,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依托县、乡党校和村级阵地举办培训班200多期。建立党建扶贫“双推进”机制,在46个贫困村全面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组织有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确保每个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人均有产业基地5亩以上。大力支持农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在贫困村广泛开展“三讲三评”工作,形成干群同心合力攻坚的浓厚氛围。245个省、市、县、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包46个贫困村,3524名干部结对帮扶9891户贫困户,实现了“双包”全覆盖。建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机制。在748个村组成立“自然村振兴理事会”,制定自然村发展振兴行动计划748份,教育引导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推进乡村治理制度化。按照要求,撤换10个不履职、不胜任村党组织书记,选派10名县管后备干部到村任职,使基层党组织不因“核心”问题而软弱。建立党建基础保障机制。在去年提标基础上,以“四提四纳两建一奖”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待遇,激发内生动力。
  把建设红色边关作为边境党建主题,着力实施“五红”工程:实施“红色主题街道”、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实施“红色驿站”工程、实施“红歌映边”工程、实施“红领引航”工程。
  开展“政策惠边”“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六边”行动,不断健全“党政军警民”深度融合的强边固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