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党建引领四城同创固防兴边

刊发时间:2018-12-19 A3版  作者:临祖轩

  本报讯   (通讯员   临祖轩)   近年来,镇康县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总结戍边经验,聚焦建设“边境红城、边地绿城、边防长城、边关商城”,把实施边境红色工程与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互融共创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来抓,实现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大好局面。
  坚持内强肌体、外树风貌,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契机,由内而外地凸显“红色”元素,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到全县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构建以国门党工委为“龙头”,边境为“主线”,3个边境乡(镇)和工业园区为“骨架”,机关、农村、企业、学校、军营五类党组织为“联合体”的“一线四区五联”的边疆党建格局,凝心聚力、握指成拳,打造边疆点线面结合的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同时,不断深化爱国感恩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成玉蒿林爱国感恩教育基地等一批“边境红色文化”走廊建设,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为总抓手,投资260万元完成县城、边境乡(镇)的红色先锋工程,着力营造沿边红色文化、开展边境红色活动、铸就边疆红色印象。
  自县城搬迁之日起,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利用南伞得天独厚的“山水相依、翠色环抱”的自然风貌特色,围绕“山青、水秀、地绿、天蓝”的目标,全力将县城南伞建成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口岸园林城市”和“生态休闲型宜居城市”。目前,县城绿地面积1.36平方公里、绿地率35.5%,绿化覆盖面积1.5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0%,2017年被命名为全市唯一的“国家园林县城”。同时,以抓实城市党建为重要抓手,成立一级网格8个、二级网格12个,围绕“让城市更美丽,市民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面绿化、全员监督”的良好氛围日益浓郁。坚持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25个,全县16个农业企业、112个家庭农场、36个专业大户先后与贫困群众建立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全县建成绿色生态产业200万亩,党组织领富、党员带富、贫困户致富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
  立足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按照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为总基调、“县乡村组户”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边境维稳工作,在维护边疆稳定的同时,把“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实现富民与固边的相互促进。巩固完善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处突机制,充分发挥边境一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升国旗、唱国歌、走边关”等红歌映城活动定期开展,264个基层党组织、1200余名党员长期坚守在边境一线,12个边境村以警地共建为抓手与驻地军警部队结对,通过上下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突发事件得到稳妥应对,涌现出毕世华、吴军等一批先进典型,稳边、管边、控边、兴边、富边工作成效显著。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战略,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镇康力量。坚持“四个先行”、推动“五个互通”,以国门党(工)委为主导,全面发挥南伞口岸区位优势,创新“五联共建”机制,实现高效通关,打造具有边境地区特色的国门党建“立交桥”。2018年,南伞口岸人流量、车流量、货运量、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五项指标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7.9%、15.5%、46.3%、76.4%、120.9%。鼓励双边友好共融,定期承办中缅“阿数瑟”对歌赛和中缅陀螺友谊赛,主动为缅籍边民提供教育、医疗等保障,展现大国公民的博大胸怀,体现中缅边境群众的胞波情谊。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5户中方企业走出国门到缅北投资兴业,24户缅籍商户入驻镇康投资经商,跨境公路项目、跨境供水工程提上日程,缅北农林开发良序推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对缅开放格局持续巩固。

返回
2025年07月23日  第814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镇康县党建引领四城同创固防兴边

刊发时间:2018-12-19 A3版  作者:临祖轩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临祖轩)   近年来,镇康县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总结戍边经验,聚焦建设“边境红城、边地绿城、边防长城、边关商城”,把实施边境红色工程与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互融共创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来抓,实现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大好局面。
  坚持内强肌体、外树风貌,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契机,由内而外地凸显“红色”元素,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到全县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构建以国门党工委为“龙头”,边境为“主线”,3个边境乡(镇)和工业园区为“骨架”,机关、农村、企业、学校、军营五类党组织为“联合体”的“一线四区五联”的边疆党建格局,凝心聚力、握指成拳,打造边疆点线面结合的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同时,不断深化爱国感恩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成玉蒿林爱国感恩教育基地等一批“边境红色文化”走廊建设,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为总抓手,投资260万元完成县城、边境乡(镇)的红色先锋工程,着力营造沿边红色文化、开展边境红色活动、铸就边疆红色印象。
  自县城搬迁之日起,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利用南伞得天独厚的“山水相依、翠色环抱”的自然风貌特色,围绕“山青、水秀、地绿、天蓝”的目标,全力将县城南伞建成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口岸园林城市”和“生态休闲型宜居城市”。目前,县城绿地面积1.36平方公里、绿地率35.5%,绿化覆盖面积1.5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40%,2017年被命名为全市唯一的“国家园林县城”。同时,以抓实城市党建为重要抓手,成立一级网格8个、二级网格12个,围绕“让城市更美丽,市民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面绿化、全员监督”的良好氛围日益浓郁。坚持将“绿色”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25个,全县16个农业企业、112个家庭农场、36个专业大户先后与贫困群众建立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全县建成绿色生态产业200万亩,党组织领富、党员带富、贫困户致富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
  立足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按照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为总基调、“县乡村组户”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边境维稳工作,在维护边疆稳定的同时,把“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实现富民与固边的相互促进。巩固完善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处突机制,充分发挥边境一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升国旗、唱国歌、走边关”等红歌映城活动定期开展,264个基层党组织、1200余名党员长期坚守在边境一线,12个边境村以警地共建为抓手与驻地军警部队结对,通过上下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突发事件得到稳妥应对,涌现出毕世华、吴军等一批先进典型,稳边、管边、控边、兴边、富边工作成效显著。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战略,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镇康力量。坚持“四个先行”、推动“五个互通”,以国门党(工)委为主导,全面发挥南伞口岸区位优势,创新“五联共建”机制,实现高效通关,打造具有边境地区特色的国门党建“立交桥”。2018年,南伞口岸人流量、车流量、货运量、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五项指标同比去年分别增长27.9%、15.5%、46.3%、76.4%、120.9%。鼓励双边友好共融,定期承办中缅“阿数瑟”对歌赛和中缅陀螺友谊赛,主动为缅籍边民提供教育、医疗等保障,展现大国公民的博大胸怀,体现中缅边境群众的胞波情谊。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5户中方企业走出国门到缅北投资兴业,24户缅籍商户入驻镇康投资经商,跨境公路项目、跨境供水工程提上日程,缅北农林开发良序推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对缅开放格局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