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8-12-24 A3版  作者:彭联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学习和了解一些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笔者以为,振兴就要找差距、补短板,加强“三农”发展的薄弱环节,尤其要顺应农民兄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着重解决“三农”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聚焦乡村振兴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力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需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和壮大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转变管治思维,以全新的治理理念构建治理体系,真正把重心放到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要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在近年各地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倡导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依法进入村民委员会、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要鼓励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壮大产业振兴美丽乡村
  推动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如果产业得不到持续壮大,群众生活富裕将无从谈起,乡村振兴也就失去了坚实基础。近年,各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走过一些弯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发展产业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将产业长远发展与扶贫现实需求结合起来,统一筹划、稳步推进。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文化复兴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原生地、乡土文化的集聚地。在建设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大力推进乡土文化的复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亟待通过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要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把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村文化道德建设。要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居住,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
  环境改善推动乡村振兴
  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高标准治理环境问题,以更实举措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业,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乡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建立乡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队伍建设加快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来实施,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要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体。要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员等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要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动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返回
2025年07月23日  第815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8-12-24 A3版  作者:彭联钢 【字体:大 中 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学习和了解一些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笔者以为,振兴就要找差距、补短板,加强“三农”发展的薄弱环节,尤其要顺应农民兄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着重解决“三农”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聚焦乡村振兴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力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需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和壮大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转变管治思维,以全新的治理理念构建治理体系,真正把重心放到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要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在近年各地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倡导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依法进入村民委员会、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要鼓励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壮大产业振兴美丽乡村
  推动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如果产业得不到持续壮大,群众生活富裕将无从谈起,乡村振兴也就失去了坚实基础。近年,各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不同程度地走过一些弯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发展产业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将产业长远发展与扶贫现实需求结合起来,统一筹划、稳步推进。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文化复兴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原生地、乡土文化的集聚地。在建设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大力推进乡土文化的复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亟待通过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要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把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村文化道德建设。要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居住,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
  环境改善推动乡村振兴
  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高标准治理环境问题,以更实举措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业,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乡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建立乡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使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队伍建设加快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来实施,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要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体。要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员等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要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动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