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地处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县份,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一直是制约当地新闻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媒体如何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如何在两条看似平行的线上找到融合交点?笔者以为,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实现一支队伍采编、一个平台制作、一个制度管理、一支“话筒”发声、一个“渠道”出口“五个一”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媒体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抓人才培育,实现一支队伍采编
人才培育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大量的宣传报道主要是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来传播,是一种“你说我听,你写我看”的传播形式。在互联网广泛普及和深入发展后,新兴媒体快速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你说一,我就想到三”多维传播形态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使得综合型人才培育成为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拿报纸、广播、电视的从业人员来说,过去是各负其责、各不相连、单一存在,但在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会贯通,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这同时也对新闻宣传工作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会采访、写稿、组稿、排版,还要会摄影、摄像、制作,只有把自己培育成笔能成文、口能明理、驾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实现策划、采访、编辑、制作等一支队伍完成,解决同一件事情、多人参与、最终还是达到同一种效果的资源浪费等问题。
抓资源整合,实现一个平台制作
一直以来,办公地点不集中、办公软件不统一、制作人员技术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传统媒体稿件标准的统一、软件使用统一以及资源的统一整合。为了解决资源浪费、减少投入等问题,加大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通过统一配备设备设施,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规范制作规程,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无缝对接。
抓机制建设,实现一套制度管理
严肃的纪律是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保证,也是各个领域良好工作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新闻宣传工作是一个室内与室外有机结合的工作,只有做到动态与静态结合、室内与室外配合,才能采制出有现场、有思想、有温度、接地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但在动态工作推进过程中,部分人员总是没有严格按照规矩要求自己,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单位形象,损坏他人利益。为了实现高度自觉,制度建设要做到操作性和针对性有机统一、效益与利益有机统一、个人行为和总体要求有机统一,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量化,以上率下,有始有终,有序推进。
抓源头管控,实现一支“话筒”发声
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人是记者,个个是媒体”已成为现实,同一件事情,哪个说的对,哪个说的错,有时让人们一时无法鉴别。为了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主体作用,引领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源头管住舆情,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层层推出的方式开展宣传,加大自媒体管控力度,有计划、有层次做好培训,不断提升自媒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实现一支“话筒”发声,并发出好声音,让媒体发展分清主次、控制声音大小、弄清主题副题,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守土有责。
抓稿件审核,实现一个“渠道”出口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要减少杂音噪音,就要坚持稿件审核制、责任追究制,做到一支笔审签,一扇门把关。稿件审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宣传报道内容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