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临沧人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把“兴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五大使命任务之一,作为文化强国的基础。就临沧来说,“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临沧人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临沧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了文化中心、体育运动中心等市级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实施了“两馆一站”维修改造和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县级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5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937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8个、乡镇服务站点84个、村级终端点937个,农家书屋937个,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逐步形成。但还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功能不够健全、实用效率不高、管理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安排存在“重城轻乡”等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规划设计,把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要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近年来,临沧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面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错时开放,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但还存在提供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城乡分布不均等问题。我们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创造条件向公众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要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统筹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书报阅读、影视观赏、戏曲表演、普法教育、艺术普及、科学普及、广播播送、互联网上网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强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在民族地区的传播和民族语言文字文化产品的供给,大力支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地提供流动文化服务。
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近年来,临沧大力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沧源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耿马水文化旅游节、永德芒果节、云县啤酒狂欢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和谐大舞台群众文化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中缅群众文化展演”等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丰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主旋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活动开展形式单一,特别是基层农村群众公共文化活动开展较少,节目创新性不强,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创新公共文化活动开展形式,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公共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实现文化权利、促进文化公平,让所有人平等地享有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造、享受文化福利的机会。
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近年来,临沧文艺精品创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打造的佤族原生态歌舞《族印·司岗里》荣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3项大奖,由临沧作家创作剧本的电影《情比山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制作出版的《佤乡临沧》《我家临沧》等优秀音乐作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但还存在精品主导意识不强,特色精品力作偏少,市场开发成效不够,文艺推介力量薄弱,文艺门类发展失衡,扶持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我们要树立精品意识,创造具有临沧特色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生产体现临沧传统文化元素且被国内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精品;要加强艺术创作规划和资源统筹,深入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国家影视精品工程、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工程等,扶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剧、网络剧、舞台剧等的创作生产,着力推出一批独具临沧民族特色、紧扣群众审美需求和市场需要的优秀文艺精品。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近年来,临沧文化“走出去”的力度不断加大,组织演出队伍赴越南、文莱、泰国、缅甸、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落户临沧,为临沧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世界佤乡”“大美临沧”为国内外嘉宾所熟知和称道。打造了“中国恒春之都”、“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城市名片,临沧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但我们“文化走出去”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战略规划,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设计及传播渠道、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战略意识的树立、人才选拔的促进激励等方面建设还有待提升。我们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有利于“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力度,要整合拓宽渠道,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和走出去服务平台,从政府层面为推广临沧的文化产品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外宣工作的内容方式手段,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前沿阵地,不断扩大临沧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举办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城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多元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
以新思想引领临沧文化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繁荣文艺创作的部署,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努力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艺术作品。要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组织好重大文艺创作演出活动,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要提倡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要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流。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
防范西方文化渗透。临沧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290多公里,边境线上的佤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与缅甸边民世代跨境而居,人员来往频繁。我们要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主阵地,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要抓牢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文化“正能量”信息的传播能力,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处理好边疆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要牢牢掌握舆论传播的主导权,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抓好打黄扫非。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打黄扫非”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空间不断延伸,工作难度不断升级,“打黄扫非”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多。我们必须扫除腐朽的、封建的、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及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严厉打击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要认真开展有害信息专项治理活动,大力扫除淫秽色情等垃圾文化,保障人民群众盼和谐、盼安定、盼发展、盼实现享受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的权益。
强化文化执法建设。临沧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执法力量薄弱,市场监管被动,执法装备落后、执法水平不高等问题。我们必须创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整合文化市场执法权,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统筹协调的综合执法。要加快执法人员的素质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严格执法人员入职门槛,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履职考核,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