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办好农民讲习所凝聚基层发展合力
本报讯 (通讯员 唐炜) 我市通过整合讲习资源、规范讲习阵地、建强讲习队伍、丰富讲习内容、创新讲习方式、突出讲习实效等举措办好农民讲习所,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一线最末端,推动全市广大基层干部、农村群众统一思想、感恩奋进,形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合力。
因地制宜,讲习阵地建设规范化。按照有场地、有组织、有师资、有标识、有制度、有资料的“六有”标准,依托现有党员活动室、村级文化活动室、村史室等建立固定讲习场地,因地制宜,在全市937个行政村(社区)建立农民讲习所,实现全市全覆盖。
广纳贤才,讲习人员选配专业化。坚持因需选才,由各县(区)委宣传部、科技局、司法局、农业局、文体广电旅游局、科协等部门与辖区内乡镇(街道)党委共同协商,选派人员,建立理论政策讲习员、感恩教育讲习员、农业技术讲习员、法治维稳讲习员“四支队伍”,使讲习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实现常态化、全方位讲习。
因需施教,讲习载体形式多元化。坚持分类施教、分类讲习,采取政策讲习与特色讲习相结合,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大力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讲习阵地前移,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人文环境。
严抓严管,讲习活动机制常态化。制定并下发《临沧市创建“农民讲习所”实施方案》,各讲习所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讲习活动,并由各县(区)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专项督查组,对所辖区讲习所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导,及时通报建设情况,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农民讲习所讲习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