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坚持现代经营理念着力实施产业致富工程

刊发时间:2019-01-02 A1版  作者:邱国耀

  本报讯   (通讯员   邱国耀)   云县坚持以现代经营理念带动产业发展。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着力实施产业致富工程。
  培育茶叶、核桃、咖啡、澳洲坚果、中药材、水果、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品牌,加大新经营主体培育,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培育壮大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到2020年,全县计划培育专业合作社350个、家庭农场120个、种养大户2200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5户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10个以上。
  进一步调整优化传统产业布局,在海拔1400米以下区域重点发展甘蔗、咖啡、澳洲坚果产业,在海拔1400米以上区域重点发展核桃、烤烟、茶叶、生物药材产业。充分利用产业间的优势互补,推广“林+畜(禽)”“林+饲”“林+药”“林+粮”“坚果+咖啡”“烤烟+豌豆”等立体发展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到2020年,全县计划建成传统特色产业基地260万亩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有优势产业5亩以上;实现优势产业总产值60亿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来自优势产业的收入达5000元以上。
  充分发挥山区、半山区小区域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以龙头带动、合作联动、抱团发展等多种模式,订单式发展蚕桑、魔芋、青花椒、香砂仁、特色水果、特色蔬菜、工业辣椒、蜂类养殖等“短平快”新兴特色产业。到2020年,全县计划建成新兴特色产业基地16万亩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有新兴特色产业1亩以上;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来自新兴特色产业的收入达1500元以上。
  利用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独特的资源禀赋,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采取“旅游+”“生态+”等模式,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行动,推进多业态旅游融合。到2020年,全县计划实施旅游项目建设15个,新增休闲农庄200个,创建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300户。

返回
2025年07月23日  第8163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云县坚持现代经营理念着力实施产业致富工程

刊发时间:2019-01-02 A1版  作者:邱国耀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讯   (通讯员   邱国耀)   云县坚持以现代经营理念带动产业发展。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着力实施产业致富工程。
  培育茶叶、核桃、咖啡、澳洲坚果、中药材、水果、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品牌,加大新经营主体培育,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培育壮大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到2020年,全县计划培育专业合作社350个、家庭农场120个、种养大户2200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5户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10个以上。
  进一步调整优化传统产业布局,在海拔1400米以下区域重点发展甘蔗、咖啡、澳洲坚果产业,在海拔1400米以上区域重点发展核桃、烤烟、茶叶、生物药材产业。充分利用产业间的优势互补,推广“林+畜(禽)”“林+饲”“林+药”“林+粮”“坚果+咖啡”“烤烟+豌豆”等立体发展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到2020年,全县计划建成传统特色产业基地260万亩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有优势产业5亩以上;实现优势产业总产值60亿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来自优势产业的收入达5000元以上。
  充分发挥山区、半山区小区域独特的环境资源优势,以龙头带动、合作联动、抱团发展等多种模式,订单式发展蚕桑、魔芋、青花椒、香砂仁、特色水果、特色蔬菜、工业辣椒、蜂类养殖等“短平快”新兴特色产业。到2020年,全县计划建成新兴特色产业基地16万亩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有新兴特色产业1亩以上;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来自新兴特色产业的收入达1500元以上。
  利用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独特的资源禀赋,利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采取“旅游+”“生态+”等模式,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行动,推进多业态旅游融合。到2020年,全县计划实施旅游项目建设15个,新增休闲农庄200个,创建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3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