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学校建设助推临翔区办学水平提升
临翔区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力推动标准化学校建设,有效促进全区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高位推动标准化学校项目建设。建立区政府领导及区级单位挂钩联系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制度,及时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并按省、市下达的年度项目计划有序推进。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双线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整体联动,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合理布局学校统筹好教育资源。按照相对集中、规模适度、就近入园的原则及国家对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的要求,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及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文件精神,通过采取新建、改建、剥离及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等措施,加快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全区学前教育从城区向农村延伸,新建56所幼儿园。全区现有121所幼儿园,基本实现“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全覆盖。
全面“改薄”加快主体工程建设。全区105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全面改薄”规划。至2018年底,全区统筹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和资金,不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完成标准化学校主体工程建筑面积14.06万平方米,完成运动场面积15.3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13.4万套(台、件)2832万元,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7所。
压实底线全力实施好附属工程。按照全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细化标准,认真对照标准并筹措资金3360.80万元,实施了20所中小学校大门、堡坎、围墙、地坪、球场、运动场、校园道路、旧房改造、校园绿化等附属工程,2017年底顺利完成了各项指标整改工作,辖区内涉及“20条底线达标”系统的130所学校达标率为100%。
“三通两平台”加快教育信息化。组织实施好“三通两平台”项目,达到“四个实现”。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全区列入数字教学点项目23个、其中,硬盘模式7个,卫星模式16个,应用设备和资源的课程数量5个学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宽带接入的学校数114所中小学,使用10M以上光纤的有114所,多数中小学做到办公室、教师备课室、普通教室的网络连通。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中学多媒体进普通教室149个班占93%;小学多媒体进普通教室613个班占82.7%, 835个教学班实现“班班通”。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18所中学113所小学全部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全员利用空间开展教研、教学活动。
“标准化+”促办学增效提质。 “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规范化党支部38个,创建区一中、南屏小学、区中心幼儿园等党建工作示范点7个。“标准化+人才培养”改革。坚持立德树人、身心健康首位的基本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体育、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和改进教育质量评价机制。 “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健全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内部管理结构。以学区为单位,对学区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标准化+教师队伍”改革。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规范教师管理制度和评优、评模、晋职、晋级等制度,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和办法,健全校本研修制度。规范学校教学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和招生行为,健全教学督导、质量分析、考核奖励、成果推广制度,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 “标准化+合作”行动。实施“名师入临”工程,聘请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美丽中国”19个批次项目老师到临翔区任教,选聘华中科技大学10名退休名师、教育专家到临翔区一中支教,选聘上海市崇明区3名教育专家到大文中学支教。 “标准化+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责任体系,制定《临翔区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管理及考评细则》,把安全工作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进行严格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