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 脱贫提速
——岩帅镇加强党建聚焦脱贫惠民生
作为核心大计,基层党建是要务。
作为惠民要事,脱贫攻坚是重点。
作为乡镇一线,其他各项工作也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些工作,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顾此失彼,甚至还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何调和矛盾、统筹兼顾?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有“招法”。去年来,岩帅镇实干、巧干、苦干,以党建为抓手,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双带”能力,让“红旗”始终飘扬在脱贫攻坚阵地上,有序推进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工作,聚焦体系建设、聚焦产业建设,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现强基惠民“双推进”。
聚焦体系建设,保障脱贫力量
啃硬骨头要有硬措施,有硬措施要有领头雁。
岩帅镇党委聚焦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以建制村、村民小组干部为主体的“领头雁”培养工程,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村组干部能力素质,坚持党建引领,让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018年,全镇共培养村级后备力量61人,其中:党员占总人数的27.87%。培养组级后备力量共228人,其中:党员占总人数的11.4%。成立“自然村振兴理事会”132个,理事会成员共计734人。其中:党员人数379人,占总人数的51.63%。
聚焦产业建设,推动脱贫提速
授人以鱼才解一时之饥,授人以渔方保时时不饿。
扶贫不能光“输血”,更重要的是要“造血”。培育发展产业,才能源源不断地给群众脱贫致富输送新鲜血液。
岩帅镇按照“巩固一批、发展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加强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烤烟、茶叶、生猪等种植和养殖业,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党员先行先试,群众紧跟其后,变脱贫“输血”为“造血”,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脱贫攻坚增质提速。去年,完成烤烟种植面积9222.8亩,烟叶交售担数1.9万担,实现烟农售烟收入2625.32万元,较上年增加112.43万元;组建了生猪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村级养猪合作社22个,打造“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发展社员2469户,其中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635户;争取到省民政厅产业扶贫专项资金600万元,以新华、中贺勐村为突破口,启动实施3400亩老茶园生态有机改造项目,引进云南沧源佤山茶厂开展深度合作,签订《茶产业扶贫项目协议》,签订短波、龙潭、娜玛达、班嘎、让赛5个茶厂经营管理合作协议。抓实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帮扶联结模式,先试行2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产业互助资金280万元入股扶贫开发公司参与烤烟烘烤、茶叶加工。镇扶贫开发公司实现干茶销售收入121万元,启动实施东勐苦荞加工厂、黄果村茶叶初制所、中贺勐村茶叶初制所等一批集体经济项目,实现22个村集体经济总收益176.18万元。
“以前我家只知道种玉米收入低,镇上让种烤烟,我没种过不敢种。后来村里让党员带头,看到党员增加了收入,自己也跟着种起来,种植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党员都帮着解决,我们跟着他们准没错。”说到党员,群众赞不绝口。
“镇上组建了生猪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还成立养猪合作社,有了这些坚强后盾,我们党员在致富路上没有了后顾之忧,2019年一定要扩大规模,加快发展。”想到党组织,党员底气十足。
种植烟茶,党员带头干;养殖猪牛,党员做示范;美化环境,党员冲在前……
党群一心,基层党建“堡垒”筑牢了,党组织有威信,产业有发展,群众致富了,岩帅镇脱贫路上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