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引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省委“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为切入点,以“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为主要内容,着力推进“率先把临沧建设成最美丽的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最美丽的地方”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生态美成就绿水青山
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着眼长远、立足当下,抓好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保护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澜沧江和怒江水系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蓝天保卫战”9个行动,加大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替代,抓好城市扬尘和油烟管控,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建设澜沧江流域绿色经济带、南汀河生物产业带、绿色边境生态长廊,不断筑牢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规划建绿、拆违增绿、破硬增绿、见缝插绿,全面推进“生态美”建设。
发展美助力物华天宝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美不美同样也是发展方式、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经济结构问题。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思路、方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发展方式正确,发展能力才强、发展水平才高,才可以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要持续推动产业开放型、创新型,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两型三化”发展,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加大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前期投入和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基础支撑。
建立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供水安全网、现代物流网以及高效便捷的互联网,着力提高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按照“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最佳环境”的要求,扎实推进“发展美”建设。
风气美涵养人杰地灵
下决心打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治安环境、生态环境”,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焕发全社会文明新气象,建设风清气正的党风、清正廉洁的政风、淳朴友善的民风。
打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加强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沧江铁军”,打造政治强、风气正、作风实的政治环境。
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地方立法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实效化水平,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构建新型司法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做到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让所有在临沧的公民和企业,只要依法守法,生命、财产、经营安全完全能得到保障。
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教育、医疗、文化等发展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扎实开展“平安小区”创建,营造和谐、稳定、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五最五低”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努力把临沧建设成为“人人喜欢来、人人感到安全、人人感到舒心”的“聚宝盆”和幸福向往之地。
打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围绕“平安和谐、人民满意、全省最好”的目标,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社会治安管控机制,坚持“打早打小、主动进攻,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的工作原则,准确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解决影响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边疆和谐稳定,打造安全、有序、放心、踏实的治安环境。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自觉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的良好风气,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守住绿水青山这一宝贵财富。
用“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美丽的地方”,必然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