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实践活动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刊发时间:2019-01-21 A3版  作者:王邦玲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深化主题、拓宽渠道,持续推进“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18万佤山人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以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朴实回应。
  理想信念教育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弘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带头听党话、跟党走,真正当好使者、责任人和实践者,把党的光辉传递到村村寨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爱国固边教育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讲清边疆稳定形势、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边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强化守边固边责任担当,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持续开展边境文明创建工作和边境文明执法活动,深化“军警地共建”“国门党建”和“红旗飘飘”等工程,在村委会、学校、党员户悬挂国旗,在村组活动室开展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加强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教育,形成“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守边固边大格局。
  感恩教育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开展“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两勤”“两诚”知恩感恩教育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组织党员挨家挨户、手把手教广大群众如何收拾家务,从摆放家具、农具、叠被子、挂衣服等小事做起,从节约一针一线和“天不亮出门、天黑才收工”教起,教育引导群众勤劳致富、理财持家,改变“今天苦的钱今天花光”的不良习气,坚定“依靠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念。结合党在边疆民族地区领导人民群众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深入挖掘党史题材,充分展现党的民族政策在沧源的伟大实践和所取得的骄人业绩,以党史著作、党史宣讲、革命遗址等为载体,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引领人民群众“学党史、忆党恩、跟党走”。
  乡村振兴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切实加强村(组)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统一设置为“云岭先锋为民服务站”“综合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史室”等七个功能室,积极探索集“红色驿站”“红色超市”为一体的自然村活动场所管理运行新模式。设立党员临时救助金,在10个乡(镇)分别建立青年党支部,从党费中拿出10万元对“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给予贴息。采取“村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每个村成立至少一个专业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稳步推进芒卡镇芒岗村“四位一体”项目和11个扶持集体经济试点县项目。
  思想道德建设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积极开展评选命名县级文明单位(村)、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分别向勐董镇、勐角民族乡、勐来乡、单甲乡、勐省镇、芒卡镇6个乡(镇)9个村赠送电视机140台,并协调解决农户在收看电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先进家庭、先进青少年、“感动临沧年度人物”推荐评选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荐上报3首优秀童谣,组织开展“云南公益广告大赛”作品推选活动。以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为契机,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施83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开展好村寨氛围营造工作。通过部门包抓、乡村自筹等方式,全县93个村(社区)实现“村史室”全覆盖。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提高群众产业致富能力,全面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在知党恩中增强脱贫信心,在感党恩中寻致富道路。结合实际在农业技术上对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洋芋、咖啡、甘蔗、橡胶、紫糯米、香米、魔芋、无筋豆、特色水产、土鸡、土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保护、节水农业技术等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培训62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不断推进全县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各项事业,完成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686人,完成技能培训3220人次。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2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6人,困难人员就业566人。

返回
2025年07月26日  第818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主题实践活动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刊发时间:2019-01-21 A3版  作者:王邦玲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深化主题、拓宽渠道,持续推进“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18万佤山人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以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朴实回应。
  理想信念教育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弘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带头听党话、跟党走,真正当好使者、责任人和实践者,把党的光辉传递到村村寨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爱国固边教育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讲清边疆稳定形势、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边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强化守边固边责任担当,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持续开展边境文明创建工作和边境文明执法活动,深化“军警地共建”“国门党建”和“红旗飘飘”等工程,在村委会、学校、党员户悬挂国旗,在村组活动室开展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加强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教育,形成“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守边固边大格局。
  感恩教育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开展“四算账四对比四热爱”活动、“两勤”“两诚”知恩感恩教育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组织党员挨家挨户、手把手教广大群众如何收拾家务,从摆放家具、农具、叠被子、挂衣服等小事做起,从节约一针一线和“天不亮出门、天黑才收工”教起,教育引导群众勤劳致富、理财持家,改变“今天苦的钱今天花光”的不良习气,坚定“依靠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念。结合党在边疆民族地区领导人民群众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深入挖掘党史题材,充分展现党的民族政策在沧源的伟大实践和所取得的骄人业绩,以党史著作、党史宣讲、革命遗址等为载体,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引领人民群众“学党史、忆党恩、跟党走”。
  乡村振兴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切实加强村(组)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统一设置为“云岭先锋为民服务站”“综合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史室”等七个功能室,积极探索集“红色驿站”“红色超市”为一体的自然村活动场所管理运行新模式。设立党员临时救助金,在10个乡(镇)分别建立青年党支部,从党费中拿出10万元对“百名党员带千户群众创业致富”行动计划给予贴息。采取“村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每个村成立至少一个专业合作社和资金互助组织。稳步推进芒卡镇芒岗村“四位一体”项目和11个扶持集体经济试点县项目。
  思想道德建设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积极开展评选命名县级文明单位(村)、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分别向勐董镇、勐角民族乡、勐来乡、单甲乡、勐省镇、芒卡镇6个乡(镇)9个村赠送电视机140台,并协调解决农户在收看电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先进家庭、先进青少年、“感动临沧年度人物”推荐评选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荐上报3首优秀童谣,组织开展“云南公益广告大赛”作品推选活动。以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为契机,抓实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施83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开展好村寨氛围营造工作。通过部门包抓、乡村自筹等方式,全县93个村(社区)实现“村史室”全覆盖。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引领边疆人民心向党
  提高群众产业致富能力,全面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在知党恩中增强脱贫信心,在感党恩中寻致富道路。结合实际在农业技术上对贫困村、贫困户开展洋芋、咖啡、甘蔗、橡胶、紫糯米、香米、魔芋、无筋豆、特色水产、土鸡、土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地保护、节水农业技术等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培训62场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不断推进全县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各项事业,完成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686人,完成技能培训3220人次。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2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6人,困难人员就业5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