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载体激活村民内生动力
当前,强化党建引领,选好用活载体,激活村民主体内生动力,助力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顺利推进,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涌现的先进典型、生动事例,努力营造良好氛围。选好用活惠民利民载体,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坚定不移跟党走。
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提升文明素质、培育乡风民风、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活动,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建立村史室,把本村发生的大事、好事、喜事纳入村史室展示内容,加强村史教育,激发村民增强同心凝聚意识。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及“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村文明素质。
坚持扶贫与励志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精准解读省、市、县扶贫开发的政策举措,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树立劳动致富观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自觉摒弃“等靠要”思想,全面清除“精神贫困”,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多措并举引导村民自我管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以通俗易懂、适用管用的村规民约,对村庄规划管控、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古树名木保护、公共设施管护、推动移风易俗等提出要求。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潜移默化地引导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鼓励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在农村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乡风评议组织,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促进农民群众养成共管共享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