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村”变身“小康村”
——云南警官学院帮扶木场乡木场村大树丫口自然村侧记
干净整洁的串户路,规划齐整的农家小院……如今的镇康县木场乡木场村大树丫口自然村,呈现出一幅和谐奋进的生活画卷。
“卖手工香的收入一年有两三万元,这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正在和丈夫制作手工香的大树丫口自然村村民张老地说。庭院晾晒着刚制作完成的手工香,张老地夫妇俩的喜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张老地说,以前他们住的是草房,现在能够盖起小洋楼,过上好日子,挂钩帮扶单位云南警官学院的帮扶功不可没。
大树丫口自然村有农户数19户,常住人口68人,布局草果、山茶、蘑芋、火镰菜、树头菜等主要产业,2018年人均经济收入达8600元左右。近年来,精准扶贫的春风拂来,让大树丫口这个曾经不通电不通路的落后村以新的姿态优雅出镜,成为木场乡脱贫致富村脱颖而出的一抹亮色。
“路好了,还安装了路灯,晚上出门也方便,现在村里变化好大,盖房有补助,发展产业有人教,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说起现在的好政策和云南警官学院的帮扶,木场乡木场村大树丫口自然村村民李小三笑得合不拢嘴。
在驻村帮扶过程中,云南警官学院制定了《云南警官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建设和管理制度》《云南警官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规定》《临时党支部支部委员联系驻村工作队员制度》《工作队长及队员AB角互补工作规定》《工作队工作情况及信息报告规定》五项制度,以及“队伍管理规范化”“队员传帮带机制化”“关心关爱队员常态化”“确保个人安全制度化”等四项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驻村队伍的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利用各种平台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扶贫工作中。2018年全年共募集到3万余元爱心物资,并一一送达需要帮助的村民手中。
现在,大树丫口自然村19户农户已经全部脱贫,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家家户户都已经盖了新房,生产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后期我们会在产业上继续进行帮扶,提高群众的劳动技能,同时加强感恩教育。”云南警官学院木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刘刚说道。
大树丫口自然村的帮扶成效只是云南警官学院挂钩帮扶的一个缩影。云南警官学院从2015年下半年进到木场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人员的选拔上做到精准,在产业的扶持上做到精准地选择项目,三年多来总共投入基础设施方面资金上千万元。
谈及下步工作打算,云南警官学院驻木场乡扶贫工作队队长李洪说:“我们要用好党的各项政策,结合木场村实际,真抓实干,不断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