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对外开放 谋划经济发展
如何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临沧务必在扩大开放上做足文章;如何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我们必须谋划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就如何做好对缅开放工作,严崇武委员认为,在坚持中央、省委、市委对外开放决策部署基础上,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双边高层互访,签署贸易合作协议,全面统筹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二是着力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三是加快推动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商务会商会谈。五是建立完善的促进工业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支持服务体系。六是促进资金融通,加大金融支持服务力度。七是协调互联互通,实现量化管理。八是深化民心相通,加强人文交流。
姜晓文委员说,临沧最核心的定位应该是通过大交通,建立经济圈,融入中缅经济走廊。随着将来从昆明到临沧清水河口岸,再进入缅甸境内的滇缅铁路的修建,中缅经济走廊的建立,这条国际铁路的建成将使临沧迎来一个全新的“肩挑两洋”时代。随着皎漂港项目的实施,临沧将成为皎漂港最佳的后方基地。“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对于地处边疆的临沧来说将是百年一遇的发展契机。对此,还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搭建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区域成本优势,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随着临沧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要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出台政策主动对接。
李丕明委员认为,孟定是临沧处在大通道上的战略节点,需要我们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保持定力,乘势而上,变区位优势为经贸优势,加快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努力使清水河口岸成为西南“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服务最优”和“最安全、最便捷”的口岸,形成政策上、市场上、辐射上的洼地,打造口岸综合体,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上增量提质,做大做强,把孟定建设成为云南、西南乃至全国面向印度洋开放的重要通道、枢纽和节点。统筹好农旅产业和加工贸易业,建设宜居宜业小镇。统筹好标准化与差异化,建设交通枢纽节点小镇。统筹好稳边与兴边,建设美丽安全边防重镇。
“着力改善金融运行环境,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就解决当前临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李发柱委员建议:一是做实协调服务。按照职责分工,从政府领导、金融监管、上级业务主管等多个层面,建立相关机制,提高项目与信贷资金对接成功率。二是做强诚信临沧。通畅向上沟通汇报的渠道,争取省级银行给予临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三是做大项目储备。建立重点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及资金划拨使用情况监测制度,解决重点项目运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做实项目储备和项目落地。四是做足风险补偿。通过引进融资担保机构、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加快发展重点产业基金等方式,提升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领域和空间。
“加强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促进临沧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就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扩大招商引资工作,李志华委员建议:一是提高对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强跟踪服务工作。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形成市场运作、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四是完善签约项目推进机制,加强推进项目督查力度。结合临沧实际,在资源深度转化、新能源、农业产业化、装备制造业、服务业、民生产业等方面,筛选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有效益、有规模,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招商项目。
就如何“破解三个融合,促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周云艳委员认为,全市的工业园区从2004年起步,发展至今共有9个工业园区,形成了临沧工业园区和一县一园格局,在临沧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新常态下,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推动园区又好又快发展,前提是要认清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要促进机遇和优势转化为工业园区新的发展动能,务必在产业融合上实现突破,在产业与金融融合上实现突破,在要素融合上实现突破。
发展民营经济,重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李华委员认为,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多年的努力,双江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2018年底,全县非公经济总户数已达13422户,年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19.5亿元;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到2.53万人,促进了城镇适龄人员就近就业,大大缓解了城乡就业压力。但从全省、全市的情况来看,双江的民营经济起步较晚,经济总量偏小,总体实力较弱,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任重道远。为此,还要从确保用地保障;督促民企规范经营;优化金融服务;落实政策,大力扶持等方面做好工作。
杨明元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影响力不断提高,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和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当然,部分民营企业出资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存在典型的“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的认识误区;存在“怕监督”的思想,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占用劳工太多时间,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的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好,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不紧密,“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针对这些问题,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要树立党建为企业增效益信念。二是企业要为党建工作增保障,为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