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1月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长适度

刊发时间:2019-02-24 A2版  作者: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吴雨)   1月我国新增贷款创单月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对此,专家认为,目前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长适度,符合逆周期调节要求,并非“大水漫灌”,更谈不上货币政策转向。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
  专家认为,1月份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有年初季节性冲高因素的影响,也有2018年表外融资大幅下降后的恢复性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正在边际改善。
  “1月份金融数据发生了积极变化,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长适度平稳,绝非‘大水漫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今年1月份,央行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等措施,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1月份央行分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而是基于对冲春节现金投放、缴税等影响因素的流动性安排。”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表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服务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在曹远征看来,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较好地把握住了宏观调控的度,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总体平稳增长,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时,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现,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末,M2增速为8.1%,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9.8%,名义GDP同比增长9.7%(未扣除价格因素),三者增速大体匹配;与此同时,2018年宏观杠杆率比2017年下降1.5个百分点,自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降杠杆。
  在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看来,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发展,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金融和财政措施将持续提振企业和市场信心。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但也面临艰巨挑战。
  专家表示,下一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对信贷增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
  1月份票据融资显著增加,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企业。但与此同时,在贴现利率明显下行的背景下,个别银行内部管理不太规范,出现一些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套利的行为。

返回
2025年07月27日  第8212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专家:1月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长适度

刊发时间:2019-02-24 A2版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吴雨)   1月我国新增贷款创单月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对此,专家认为,目前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长适度,符合逆周期调节要求,并非“大水漫灌”,更谈不上货币政策转向。
  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
  专家认为,1月份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有年初季节性冲高因素的影响,也有2018年表外融资大幅下降后的恢复性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正在边际改善。
  “1月份金融数据发生了积极变化,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长适度平稳,绝非‘大水漫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今年1月份,央行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等措施,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1月份央行分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而是基于对冲春节现金投放、缴税等影响因素的流动性安排。”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表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服务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在曹远征看来,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较好地把握住了宏观调控的度,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总体平稳增长,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时,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现,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末,M2增速为8.1%,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9.8%,名义GDP同比增长9.7%(未扣除价格因素),三者增速大体匹配;与此同时,2018年宏观杠杆率比2017年下降1.5个百分点,自2012年以来首次实现降杠杆。
  在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看来,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发展,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金融和财政措施将持续提振企业和市场信心。同时,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有较大空间,但也面临艰巨挑战。
  专家表示,下一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对信贷增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
  1月份票据融资显著增加,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小企业。但与此同时,在贴现利率明显下行的背景下,个别银行内部管理不太规范,出现一些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套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