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修养问题
新闻记者的使命,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挚爱,对正义呼唤、对理想不懈追求的一种心理体验。新闻记者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新闻记者的使命,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挚爱,对正义呼唤、对理想不懈追求的一种心理体验。要想成为一名有成就的记者,就要履行好记者的职责,遵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对党忠诚、对人民挚爱,对正义呼唤、对理想不懈追求的使命。合格的记者在履行好职责、完成好使命的前提下,还需多方位、多角度注重修养问题。记者的修养包括新闻的敏锐性、较高综合素质、好的人际关系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等。
新闻记者一定要有很强的新闻敏锐性,这是衡量一个新闻记者工作基本功是否扎实的重要标志。所谓新闻敏锐性,是指记者对新闻点的发现和甄别能力,它是记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新闻敏锐愈强,愈能发现新闻点,愈能从新闻点中筛选出新闻价值,也就愈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好作品。新闻价值,指的是能够构成新闻的事实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各种素材。新闻价值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它包括:重大性。重大性是指在人们生活中为大多数人所关注,对人们生活影响重大的那些事件。新活性。新闻就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事实不新活,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新闻。地域性。地域性主要指新近发生地点与新闻传播地点空间距离的远近,这个距离越小,新闻价值也就越大。普遍性。就是说,新近发生的事要与大众关系密切,或为普遍共同关注。否则,也就失去了广泛传播的条件,自然也就失去了新闻的应有价值。知晓了新闻价值的元素,对于发现新闻点,培养新闻敏锐性,是有促进作用的。如果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成就的名记者,就得沉下身子,苦练基本功,不断增强自己的新闻敏锐性。
记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综合素质又包括政治理论水平、社会科学自然知识等。新闻记者是在党的领导下工作的,是为党、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新闻记者首先就要讲党性,要同党一条心。记者写出的新闻作品不能游离于党的大政方针之外。记者要把党的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深学透,要广泛学习好社会科学自然知识,尽力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的境地。
记者要有好的人际关系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是由记者这个特殊的职业所决定的。记者要做到不仅要成为好的写手,更要成为人际关系好手。有的记者虽然是好的写手,头脑机灵,就是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久而久之,再也写不出好的新闻。实践证明,没有好的人际关系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所谓人际交往能力,指的就是交朋友的能力。记者应该建立自己的朋友网络,通过朋友得到消息,掌握实情。记者应是社会活跃人物,不广交朋友怎能得到众多的新闻素材。 记者应经常到不熟悉的地方和新的单位去走走,熟熟人、聊聊天,以便为今后采访打下一定的基础。记者要有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记者的工作是艰辛的,艰辛的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记者的工作程序纷繁复杂,一篇新闻作品的出炉,都要从选题、采访、写作一步步地走过来,且都在快节奏中进行,期间,要动脑、动手、动嘴、动腿。人们常说,新闻是“走”出来的,所以,新闻记者为写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必须做到“腿勤、脑勤、手勤、口勤”。腿勤,就是为得到内容丰富的素材,就要第一时间赶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不论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道路如何艰辛、天气如何恶劣,记者都应克服重重困难及时赶到。脑勤,记者要具有新闻的敏感性,时时注意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善于开动脑筋去思考、去甄别,去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点。手勤,采访时一定要把内容记录在书本,不然,写稿时弄错新闻发生的地址、人物、事件等。口勤,就是记者在采访要勤动嘴,不厌其烦地问,问得不多内容就不多,写起新闻作品就困难得多了。记者的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精神还应体现在采访过程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第一线接地气,搜集众多的鲜活、有价值第一手新闻素材。这样,新闻记者写出的新闻才有价值,才会被社会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