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刊发时间:2019-03-18 A3版  作者:杨永胜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农产品,此语甚得民心,广大人民群众热烈响应。
  提高站位抓好食品安全。学好用活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精神,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的属地管理责任,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化,细化行政问责的对象、方式、程序等,对失职渎职行为实行最严肃的问责,真正实现从“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鼓励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食品追溯管理,有序推动食品企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在食品包装上标识追溯查询方式,提高公众对电子追溯的关注度,引导理性消费。
  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要大力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进以诚信经营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征集与共享工作,政府、行业和社会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工作,统一收集、整理、分享信息,便于监管部门分析研判,对于公众有权了解的信息要定期向社会披露,便于公众知情和监督。完善激励与惩戒机制,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政府要予支持,如融资需求等,使企业获得较高的诚信溢价效应。对失信行为要进行惩罚,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严重失信的企业要依法实施“行业禁入”,让企业付出高昂成本,切实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真正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的鲜明导向。
  真刀真枪抓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各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将食安办设置在各级政府,由政府相关领导牵头负责。加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对已有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统一规范名称,按规定配备人员编制,做到有办公场地,有必要的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有工作经费。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提高一线监管执法队伍技术水平。
  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引导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通过发送食品安全信息,刊登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开办食品安全专栏,举办培训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方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食品安全常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广大消费者理性、安全消费。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发布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使公众拥有充分的信息来源权衡利益风险进行选择。同时,加快建设食品监管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设数据中心,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应用、发布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为科学决策和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加强从业人员责任教育。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对农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业主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格农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落实农药经营告知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监管;加强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活动的规范指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对农村餐饮从业人员的监管,禁止无健康证或体检不合格人员从事餐饮服务。对申领许可证的企业就其现场布局、周边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条件等项目进行实地核查验收,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严厉查处食品经营单位无证经营、环境卫生差和采购使用过期食品、伪劣食品、不法食品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五小”经营,做到打扶结合、疏堵并举。对基础条件较好的进行帮扶使之尽快达到规范要求,对未达到开办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返回
2025年07月27日  第8234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刊发时间:2019-03-18 A3版  作者:杨永胜 【字体:大 中 小】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农产品,此语甚得民心,广大人民群众热烈响应。
  提高站位抓好食品安全。学好用活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精神,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的属地管理责任,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化,细化行政问责的对象、方式、程序等,对失职渎职行为实行最严肃的问责,真正实现从“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鼓励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食品追溯管理,有序推动食品企业电子追溯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在食品包装上标识追溯查询方式,提高公众对电子追溯的关注度,引导理性消费。
  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要大力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进以诚信经营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征集与共享工作,政府、行业和社会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工作,统一收集、整理、分享信息,便于监管部门分析研判,对于公众有权了解的信息要定期向社会披露,便于公众知情和监督。完善激励与惩戒机制,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评价体系,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政府要予支持,如融资需求等,使企业获得较高的诚信溢价效应。对失信行为要进行惩罚,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严重失信的企业要依法实施“行业禁入”,让企业付出高昂成本,切实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真正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损”的鲜明导向。
  真刀真枪抓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各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将食安办设置在各级政府,由政府相关领导牵头负责。加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对已有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统一规范名称,按规定配备人员编制,做到有办公场地,有必要的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有工作经费。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提高一线监管执法队伍技术水平。
  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引导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通过发送食品安全信息,刊登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开办食品安全专栏,举办培训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方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食品安全常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广大消费者理性、安全消费。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发布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使公众拥有充分的信息来源权衡利益风险进行选择。同时,加快建设食品监管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设数据中心,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应用、发布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为科学决策和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加强从业人员责任教育。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责任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对农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业主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格农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落实农药经营告知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监管;加强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活动的规范指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强对农村餐饮从业人员的监管,禁止无健康证或体检不合格人员从事餐饮服务。对申领许可证的企业就其现场布局、周边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条件等项目进行实地核查验收,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严厉查处食品经营单位无证经营、环境卫生差和采购使用过期食品、伪劣食品、不法食品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五小”经营,做到打扶结合、疏堵并举。对基础条件较好的进行帮扶使之尽快达到规范要求,对未达到开办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