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临沧高质量跨越发展大梁
——我市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综述
阅读提示
●回首过往,临沧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擎起全市经济发展“半壁河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临沧民营经济正走进新的春天。
●从市领导深入民营企业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到出台“解渴”文件、采取“给力”措施。我市大胆开拓创新,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在各种要素配置供给、政策保障扶持等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坚持国企、民企、本地企业、外地企业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给予民营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通过抓好政策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和部门挂钩企业等制度,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确保政企沟通联系渠道畅通,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翻开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篇章,民营经济发展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奋勇博击,书写了临沧民营经济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回首过往,临沧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擎起全市经济发展“半壁河山”。
新时代蕴含新机遇,新时代当有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临沧民营经济正走进新的春天。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敲下了“定音锤”,为广大民营企业家送上了“定心丸”,更吹响了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进军号”。
作为市场经济最敏感的神经和最活跃的主体,我市民营经济在经历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民经商办厂的新气象,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临沧个体私营企业遍地开花,再到90年代开始进行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逐步走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工业经济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品牌经济迈进。
滇红集团新厂小包装产品生产过程
澜沧江20万吨生产线灌装车间一角
云南松哥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耿马糖厂生产车间
如今,民营经济正在成为贡献税收的“主力军”、创造产值的“主阵地”、拉动投资的“主战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服务民生的“主攻手”,正在撑起临沧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2018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80.2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全市GDP的44.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6%;民营经济上缴税金14.4亿元,同比增长21.8%。今年1至3月,预计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6.7亿元,同比增长10%。
一个个民营企业像一块块拼图,拼起了临沧民营经济壮丽画卷。民营经济能有今天的成绩,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更有市委、市政府始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让其展现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释放活力
如果将民营经济比作树木,那良好的发展环境就是孕育树木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吸纳就业创业的主渠道。此外,很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精准扶贫等工作,在服务民生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各级各部门多方联动,齐抓共管,通过落实政策、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和搭建平台等举措,为民营经济不断壮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2018年1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到今年3月召开的青年企业家商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从市领导深入民营企业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到出台“解渴”文件、采取“给力”措施。我市大胆开拓创新,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在各种要素配置供给、政策保障扶持等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坚持国企、民企、本地企业、外地企业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给予民营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为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通知》以及贯彻落实云南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关于改善民营经济法治环境10条措施》《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的意见》《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实施意见,从加强组织领导,放宽民间投资,优化财税支持,强化用地保障,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权益保护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挂钩帮扶,于2010年率先实施市、县(区)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制度,极大地增强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2018年,我市还制定出台了《临沧市加快落实“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加快落实“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规范中介服务”“协同配合”“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同一事项同一标准”等行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从决策部署迅速转化为具体行动,让企业感受到“一窗通办”“只跑一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上运行”等政府服务的新变化。
华新水泥(临沧)有限公司现代化中央控制室
临沧天马鞋业生产车间
中缅轻纺产业园生产车间
完善服务机制 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完善的服务机制犹如充沛的阳光雨露,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更是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强有力杠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建设,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政府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抓好政策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和部门挂钩企业等制度,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确保政企沟通联系渠道畅通,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为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公共服务,我市不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服务企业市长信箱和服务企业热线、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的作用,畅通民营企业诉求渠道。通过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我市全面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政策咨询、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投资融资等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各类服务机构积极为企业服务,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列为2018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针对部分企业对相关政策措施认识不足、理解不透的实际,全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培训、研讨、座谈、巡回大讲堂等多种方式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融资、土地、用工等扶持政策的全方位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政策的知晓率,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待遇。
下一步,我市还将围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凝聚共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培育新增民营经济户数6000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着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按照“个亿、十亿、百亿”三个规模层次,分别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精准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3户、升规企业15户。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确定年度拟上市“金种子”企业,采取“一企一策”针对性指导服务,争取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鼓励企业创新 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释放红利,政策释放活力。我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全市共有商贸流通企业94763户,其中,企业9307户,个体85456户;全市共有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备案企业483户。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氛围中,民营企业不断孵化、壮大,渗透到全市各个领域和角落。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民营企业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粗而糙”的家庭作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已成为“常态”。
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市立足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建立创新、创业、融资等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民营经济发展逆势而上,曾经被喻为“草根经济”的民营经济,在我市开发开放大潮中,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正逐渐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同时,大批民营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等方式,苦练内功,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把产品做精做专、做强做久,形成茶业、坚果、咖啡、食品、酒水饮料、建材、轻纺服装等一批重点外向型产业,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风劲帆满海天阔,扬帆远航正当时。站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起点,在中央、省、市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强力保障下,临沧的民营经济必将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