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读书二三事

刊发时间:2019-03-31 A3版  作者:赵金美

  我们渡不过凡尘琐事,可是,红尘中有了典籍,这些琐事也就多了些趣味。
  如果,一定要给“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一个答案,那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三毛曾说的一段话,她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答案,也是万千读者的不懈追求吧!
  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并不是学生获得多么优异的语文成绩,而是学生读了多少有意义的书。因为相对于成绩来说,读有意义的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长久。我比较幸运,在教学生涯的萌发期,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兼“读友”。
  一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书籍,无疑是师生之间最好的“桃”和“李”了,我们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给对方,并在恰当的时候交流读书的心得和感受。而思想进行碰撞,总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最早与学生进行书籍赠答是在从教的第一年(有时只是互换阅读),在那一年,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批学生。说实话,那时应该是我二十多年来最暗淡的时期。我开始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探索,也就是真的要自己养活自己了,我开始发现生活真是难。就是在那个时期,一位学生借了一本书给我,书名已经忘却了,内容大概还记得:一个女子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同时失去了亲爱的女儿,丈夫也抛弃了她,她迷茫过、痛苦过,但还是选择坚强地活下来,并且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舞者。那时的我很迷茫,但是与故事中的女子相比,我又是何其的幸运。这样打动人心的故事告诉我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给了我一些战胜困难的勇气。
  后来,这本书被他人借走了,一直没有再还回来。由于不好意思讨要,我就在网上买了一本相同的还给学生。中间出了一个小插曲,由于疏忽,买回来发现买到的是一本二手书,想重买,又想着二手书何尝不是知识传递的一种方式,不应该被浪费。没有重买,但是又买了一本我很喜欢的《追风筝的人》送给那位学生。本来,故事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可是,不久后我又收到了一本书,名为《教育的智慧》。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本书来自那位学生的父亲。这就成了老师、学生、家长之间“投桃报李”的读书故事。
  二
  “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
  有时候我们也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是读书还是玩乐?或者,是购买书籍还是购买其他的物品?也许玩乐和其他的物品看起来就像花一样美丽芬芳,一阵阵的诱惑着你。如果你化作蝴蝶,那你是被书香吸引还是流连于花丛呢?
  有时老师只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选项,学生却会送给你大大的惊喜,他们会给你创造新的选项。在期末考试之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考试,我也向其他一些老师学习,在班里宣布语文成绩考进年级前一百名的同学,就可以得到吃火锅的奖励。这个奖励对于我们学校寄宿制管理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力,当时大家都沸腾了,有的学生甚至直接跟我说:“老师,您要请我吃火锅啦。”成绩出来后,我也打算履行诺言,对进入前一百名的学生说想一下要去哪里吃火锅,想好了就跟我说。
  他们在当天傍晚来找我,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们想好了。”我想着是来告诉我去哪里吃火锅的,但他们接着又说:“我们不吃火锅了。”这时,我想难道要帮我省钱?可是,我又错了。他们说:“老师,我们想把火锅换成书,大家都同意了,可以吗?”当时我有些吃惊,却马上答道:“可以啊,那你们想要什么书想好了跟我说吧,每个人两本。”“两本吗?”这回换作他们吃惊了。他们就像蝴蝶,但是并没有去追寻“花香”,而是告诉我除了“花香”还有书香。他们给我创造了一个最新最好的选项,那我就让它更完美一点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意外的感动。他们拿到书以后,都告诉我说书拿到了,并向我表达谢意。也许这就是三毛所说的我们读的书表现在了谈吐和生活上,这才应该是作为学生最成功的学习。
  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多数人都觉得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很重要,所以父母都会尽可能地为子女选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要不怎么会因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无垠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平原都能让我们的心胸变得无限宽广,这就是环境的力量。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自从“火锅换书”事件后,就有学生又来“要书”。由此看来,有些现象确实会形成一种效应,影响一定范围内的人和事。来要书的那位学生已经在我任教的班级里两年,语文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处于中下的水平,但是在最近连续两次考试中都进步较大,进入班级前五名。他说自己需要一点进步的奖励,希望我推荐一本适合的书给他。对于成绩的进步,我感到欣慰;对于读书的念头,我亦感到欣慰,而他所要的奖励是书本,主要原因是受到前面的学生的影响,正是所谓的“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的追求是让他们去撼动更多的灵魂,去感染更多的学生喜欢上阅读。愿他们能够学海无涯书香为伴,芝兰之香与之化矣。
  红尘万丈,长路漫漫,愿凡尘琐事随风去,留有书香在人间。

返回
2025年07月29日  第824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教书读书二三事

刊发时间:2019-03-31 A3版  作者:赵金美 【字体:大 中 小】

  我们渡不过凡尘琐事,可是,红尘中有了典籍,这些琐事也就多了些趣味。
  如果,一定要给“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一个答案,那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三毛曾说的一段话,她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答案,也是万千读者的不懈追求吧!
  作为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并不是学生获得多么优异的语文成绩,而是学生读了多少有意义的书。因为相对于成绩来说,读有意义的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更长久。我比较幸运,在教学生涯的萌发期,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学生兼“读友”。
  一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书籍,无疑是师生之间最好的“桃”和“李”了,我们相互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给对方,并在恰当的时候交流读书的心得和感受。而思想进行碰撞,总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最早与学生进行书籍赠答是在从教的第一年(有时只是互换阅读),在那一年,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批学生。说实话,那时应该是我二十多年来最暗淡的时期。我开始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探索,也就是真的要自己养活自己了,我开始发现生活真是难。就是在那个时期,一位学生借了一本书给我,书名已经忘却了,内容大概还记得:一个女子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同时失去了亲爱的女儿,丈夫也抛弃了她,她迷茫过、痛苦过,但还是选择坚强地活下来,并且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舞者。那时的我很迷茫,但是与故事中的女子相比,我又是何其的幸运。这样打动人心的故事告诉我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给了我一些战胜困难的勇气。
  后来,这本书被他人借走了,一直没有再还回来。由于不好意思讨要,我就在网上买了一本相同的还给学生。中间出了一个小插曲,由于疏忽,买回来发现买到的是一本二手书,想重买,又想着二手书何尝不是知识传递的一种方式,不应该被浪费。没有重买,但是又买了一本我很喜欢的《追风筝的人》送给那位学生。本来,故事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可是,不久后我又收到了一本书,名为《教育的智慧》。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本书来自那位学生的父亲。这就成了老师、学生、家长之间“投桃报李”的读书故事。
  二
  “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
  有时候我们也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是读书还是玩乐?或者,是购买书籍还是购买其他的物品?也许玩乐和其他的物品看起来就像花一样美丽芬芳,一阵阵的诱惑着你。如果你化作蝴蝶,那你是被书香吸引还是流连于花丛呢?
  有时老师只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选项,学生却会送给你大大的惊喜,他们会给你创造新的选项。在期末考试之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对待考试,我也向其他一些老师学习,在班里宣布语文成绩考进年级前一百名的同学,就可以得到吃火锅的奖励。这个奖励对于我们学校寄宿制管理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力,当时大家都沸腾了,有的学生甚至直接跟我说:“老师,您要请我吃火锅啦。”成绩出来后,我也打算履行诺言,对进入前一百名的学生说想一下要去哪里吃火锅,想好了就跟我说。
  他们在当天傍晚来找我,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们想好了。”我想着是来告诉我去哪里吃火锅的,但他们接着又说:“我们不吃火锅了。”这时,我想难道要帮我省钱?可是,我又错了。他们说:“老师,我们想把火锅换成书,大家都同意了,可以吗?”当时我有些吃惊,却马上答道:“可以啊,那你们想要什么书想好了跟我说吧,每个人两本。”“两本吗?”这回换作他们吃惊了。他们就像蝴蝶,但是并没有去追寻“花香”,而是告诉我除了“花香”还有书香。他们给我创造了一个最新最好的选项,那我就让它更完美一点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意外的感动。他们拿到书以后,都告诉我说书拿到了,并向我表达谢意。也许这就是三毛所说的我们读的书表现在了谈吐和生活上,这才应该是作为学生最成功的学习。
  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多数人都觉得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很重要,所以父母都会尽可能地为子女选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要不怎么会因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无垠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平原都能让我们的心胸变得无限宽广,这就是环境的力量。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自从“火锅换书”事件后,就有学生又来“要书”。由此看来,有些现象确实会形成一种效应,影响一定范围内的人和事。来要书的那位学生已经在我任教的班级里两年,语文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处于中下的水平,但是在最近连续两次考试中都进步较大,进入班级前五名。他说自己需要一点进步的奖励,希望我推荐一本适合的书给他。对于成绩的进步,我感到欣慰;对于读书的念头,我亦感到欣慰,而他所要的奖励是书本,主要原因是受到前面的学生的影响,正是所谓的“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的追求是让他们去撼动更多的灵魂,去感染更多的学生喜欢上阅读。愿他们能够学海无涯书香为伴,芝兰之香与之化矣。
  红尘万丈,长路漫漫,愿凡尘琐事随风去,留有书香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