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杂谈

刊发时间:2019-04-08 A3版  作者:张国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抓住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伟大机遇,借鉴学习浙江经验,把“边远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变发展“末梢”为“前沿”,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建成最美丽的地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思考。
  “三个融合”推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特别是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力的工作抓手。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紧编制村域规划和村庄规划,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规划导向。产居融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不相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规划必须统筹优化农村空间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乡村居住相适宜、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人与自然融合。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生态发展要求贯穿于乡村规划,走一条种养循环化、农资减量化、生产清洁化、模式生态化的产业循环发展路子,形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障互促共兴。传统元素与现代功能融合。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乡土文化。要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和历史脉络,不搞一刀切、统一样式,保护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特色性。
  “四个引领”激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思想、文化、规划、机制四个方面下功夫,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实践,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心发力。一是思想引领。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乡村振兴,走一条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的循环可持续发展路子,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落实到生态修复和保护,村庄建设与周边山水协调之中。二是文化引领。乡村振兴要精神美,精神美就是突出文化引领。三是规划引领。乡村振兴要形态美,形态美就是突出乡村规划引领。四是机制引领。乡村振兴核心是“人的振兴”。要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理事会议事、自然村村长管事、广大村民干事的奖优策后、奖快罚慢工作机制。
  “五个标准”选标兵。没有标兵,就没有追兵。乡村振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发展过程。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一年接着一年干。必须坚持标兵先行,从点到面,干一个点成一个点,点面结合,点线成面。因此,如何选树示范标兵至关重要。一是优选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的。要梳理“四个清单”中“老天爷”赋予较多资源的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优势资源去做大、做优、做强,凸显示范样板效果。二是优选历史人文遗产丰富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乡土之味、乡愁之情和人文之美,要将历史文化、乡土文化、民族文化厚重的村庄作为重点村,充分挖掘、利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融汇古今,形成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乡村振兴的内源性新动能。三是优选政策扶持集中的项目。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项目扶持,要将脱贫攻坚以来党的政策覆盖较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变化较大的村作为备选示范村,做实基层铺垫。四是优选主动振兴意识较高的。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把一些群众素质较高、振兴愿望强烈的先进村,优先扶持和培育起来,先进带动后进,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热情和激情,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五是优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的。
  “六向聚焦”强保障。要建立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涉农部门职能分工负责的工作领导体制,聚焦目标任务,抓实顶层设计,层层分解落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县级航向要聚焦。乡村振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方面高质量全方位振兴。县、乡镇甚至村,要从面上来进行顶层设计,从点上来进行重点突破,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近期目标和中长期计划,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每个乡村都有新的提高。二是政策导向要聚焦。要加快形成财政、金融、土地、技术方面政策汇聚机制,形成振兴政策洼地,有序解决要素不配套的问题。三是人才流向要聚焦。要把基层干部配齐配优、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把基层人才用好用活,形成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返乡通道,建立下乡返乡激励政策,吸引企业家、大学生、有志人士、党政干部等各类人才下乡返乡,投资兴业、指导联系、驻村包组,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四是资金投向要聚焦。要统筹涉农等专项资金,对村集体经济给予倾斜,提升富裕村、壮大一般村、带动薄弱村,不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强化财政奖补激励机制,帮助农民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和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要重点围绕道路交通、危房改造、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发挥资金效益。五是考核指向要聚焦。要注重乡村振兴的考核权重,探索建立县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机制,以考核推动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力以赴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持久战,让工作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六是组织方向要聚焦。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强化政治功能,提高基层党组织对各领域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能力,健全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的工作机制,重视发挥乡村振兴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

返回
2025年07月29日  第825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乡村振兴杂谈

刊发时间:2019-04-08 A3版  作者:张国宏 【字体:大 中 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抓住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伟大机遇,借鉴学习浙江经验,把“边远劣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变发展“末梢”为“前沿”,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建成最美丽的地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思考。
  “三个融合”推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特别是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乡村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力的工作抓手。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紧编制村域规划和村庄规划,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规划导向。产居融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不相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规划必须统筹优化农村空间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乡村居住相适宜、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人与自然融合。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生态发展要求贯穿于乡村规划,走一条种养循环化、农资减量化、生产清洁化、模式生态化的产业循环发展路子,形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障互促共兴。传统元素与现代功能融合。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乡土文化。要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和历史脉络,不搞一刀切、统一样式,保护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特色性。
  “四个引领”激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思想、文化、规划、机制四个方面下功夫,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实践,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心发力。一是思想引领。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乡村振兴,走一条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的循环可持续发展路子,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落实到生态修复和保护,村庄建设与周边山水协调之中。二是文化引领。乡村振兴要精神美,精神美就是突出文化引领。三是规划引领。乡村振兴要形态美,形态美就是突出乡村规划引领。四是机制引领。乡村振兴核心是“人的振兴”。要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理事会议事、自然村村长管事、广大村民干事的奖优策后、奖快罚慢工作机制。
  “五个标准”选标兵。没有标兵,就没有追兵。乡村振兴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发展过程。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一年接着一年干。必须坚持标兵先行,从点到面,干一个点成一个点,点面结合,点线成面。因此,如何选树示范标兵至关重要。一是优选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的。要梳理“四个清单”中“老天爷”赋予较多资源的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优势资源去做大、做优、做强,凸显示范样板效果。二是优选历史人文遗产丰富的。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乡土之味、乡愁之情和人文之美,要将历史文化、乡土文化、民族文化厚重的村庄作为重点村,充分挖掘、利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融汇古今,形成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乡村振兴的内源性新动能。三是优选政策扶持集中的项目。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项目扶持,要将脱贫攻坚以来党的政策覆盖较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变化较大的村作为备选示范村,做实基层铺垫。四是优选主动振兴意识较高的。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把一些群众素质较高、振兴愿望强烈的先进村,优先扶持和培育起来,先进带动后进,激发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热情和激情,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五是优选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的。
  “六向聚焦”强保障。要建立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涉农部门职能分工负责的工作领导体制,聚焦目标任务,抓实顶层设计,层层分解落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县级航向要聚焦。乡村振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方面高质量全方位振兴。县、乡镇甚至村,要从面上来进行顶层设计,从点上来进行重点突破,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近期目标和中长期计划,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每个乡村都有新的提高。二是政策导向要聚焦。要加快形成财政、金融、土地、技术方面政策汇聚机制,形成振兴政策洼地,有序解决要素不配套的问题。三是人才流向要聚焦。要把基层干部配齐配优、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把基层人才用好用活,形成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返乡通道,建立下乡返乡激励政策,吸引企业家、大学生、有志人士、党政干部等各类人才下乡返乡,投资兴业、指导联系、驻村包组,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四是资金投向要聚焦。要统筹涉农等专项资金,对村集体经济给予倾斜,提升富裕村、壮大一般村、带动薄弱村,不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强化财政奖补激励机制,帮助农民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和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要重点围绕道路交通、危房改造、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发挥资金效益。五是考核指向要聚焦。要注重乡村振兴的考核权重,探索建立县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机制,以考核推动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力以赴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持久战,让工作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六是组织方向要聚焦。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强化政治功能,提高基层党组织对各领域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能力,健全村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的工作机制,重视发挥乡村振兴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