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不止是一个传奇

刊发时间:2019-04-14 A3版  作者:陈梦云

  熊庆来是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除了知道他是中国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之外,对于这位从云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滇贤,我们对他的生平事迹、学术与教育人生、内心世界、人格究竟了解多少呢?当一本《数学大师熊庆来传奇》轻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禁扪心自问。
  熊庆来(1893年——1969年),字迪之。中国数学家。1893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功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期间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熊庆来回国,先后在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和系主任。1931年再度赴法专攻函数论,1934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遂留在法国从事数学研究,后于1957年由巴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69年2月3日,熊庆来逝世。
  熊庆来先生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的人生传奇:一个由滇南红河弥勒县乡村出生的山村孩子,成为云南留学欧洲的留学生,后来成为执教多所大学的教授、数学大师、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其代表性的论著为《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也就是被世界数学家用其名字命名的“熊氏定理”。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是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数学系的领导人和奠基者,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数学研究部和《中国数学报》的创办人。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面对家乡人的厚望,出掌云南大学,使云南大学在其执掌的十二年间,成为西南教育、学术的重镇;他是教育名师,培育了严济慈、华罗庚、陈省身、段学复、庄圻泰、钱三强等闻名世界的数学家、科学家等等。
  在这众多的传奇背后,我不知道,当他离开云南这块土地,远涉重洋、负笈留学欧洲之时,他的内心有没有涌动过对这块曾经养育、培养过他的土地浓浓的乡愁;当他接受龙云主席礼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和困境,特别是云南大学建设与发展滞后,他是否有过犹豫;当他1957年从法国毅然而然重返祖国,加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潮流,而1957年全国因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左倾错误愈演愈烈,以至于熊先生本人也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致死的时候,他有没有过当初抉择的后悔;我也不知道,当他晚年脑中风,半边身躯瘫痪,却依然用左手书写他的那些高深的数学理论研究论文的时候,他是否有过动摇、放弃的念头?
  我只知道,作为近代苦难中国的良知、爱国知识分子,他把他所有的信仰、热爱、忠诚和追求,写进了中国这块土地和历史之上。读《数学大师熊庆来传奇》,在一片唏嘘感叹之中,就是读一种赤诚,读一种感伤;读一种心怀,读一种激昂……
  我还想说的是,这本通俗性、文化普及性的读本,出自孙家佳之手,时为云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或许还略显稚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与缺憾,但他是我18年前云县一中高一的一个学生,当时他对历史等文科课程怀有浓浓的兴趣。作为老师,既为孙家佳的勇气和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但作为一个对地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写作者,也感受到不小的压力,鞭策着自己更加努力的去读书和写作,是以为荐!

返回
2025年07月30日  第8261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熊庆来,不止是一个传奇

刊发时间:2019-04-14 A3版  作者:陈梦云 【字体:大 中 小】

  熊庆来是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除了知道他是中国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之外,对于这位从云南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滇贤,我们对他的生平事迹、学术与教育人生、内心世界、人格究竟了解多少呢?当一本《数学大师熊庆来传奇》轻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禁扪心自问。
  熊庆来(1893年——1969年),字迪之。中国数学家。1893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功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期间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1915——1920年先后就读于法国格伦诺布尔大学和蒙彼利埃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熊庆来回国,先后在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和系主任。1931年再度赴法专攻函数论,1934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出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遂留在法国从事数学研究,后于1957年由巴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69年2月3日,熊庆来逝世。
  熊庆来先生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的人生传奇:一个由滇南红河弥勒县乡村出生的山村孩子,成为云南留学欧洲的留学生,后来成为执教多所大学的教授、数学大师、教育家。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其代表性的论著为《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也就是被世界数学家用其名字命名的“熊氏定理”。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是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数学系的领导人和奠基者,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数学研究部和《中国数学报》的创办人。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面对家乡人的厚望,出掌云南大学,使云南大学在其执掌的十二年间,成为西南教育、学术的重镇;他是教育名师,培育了严济慈、华罗庚、陈省身、段学复、庄圻泰、钱三强等闻名世界的数学家、科学家等等。
  在这众多的传奇背后,我不知道,当他离开云南这块土地,远涉重洋、负笈留学欧洲之时,他的内心有没有涌动过对这块曾经养育、培养过他的土地浓浓的乡愁;当他接受龙云主席礼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和困境,特别是云南大学建设与发展滞后,他是否有过犹豫;当他1957年从法国毅然而然重返祖国,加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潮流,而1957年全国因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左倾错误愈演愈烈,以至于熊先生本人也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致死的时候,他有没有过当初抉择的后悔;我也不知道,当他晚年脑中风,半边身躯瘫痪,却依然用左手书写他的那些高深的数学理论研究论文的时候,他是否有过动摇、放弃的念头?
  我只知道,作为近代苦难中国的良知、爱国知识分子,他把他所有的信仰、热爱、忠诚和追求,写进了中国这块土地和历史之上。读《数学大师熊庆来传奇》,在一片唏嘘感叹之中,就是读一种赤诚,读一种感伤;读一种心怀,读一种激昂……
  我还想说的是,这本通俗性、文化普及性的读本,出自孙家佳之手,时为云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或许还略显稚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与缺憾,但他是我18年前云县一中高一的一个学生,当时他对历史等文科课程怀有浓浓的兴趣。作为老师,既为孙家佳的勇气和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但作为一个对地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写作者,也感受到不小的压力,鞭策着自己更加努力的去读书和写作,是以为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