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农村危房改造惠民生
创建“一套”机制 开展“两个”行动 采取“三个”节约 严把“四个”关口
双江农村危房改造惠民生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明世)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突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以“1234”工作法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创建“一套”机制,确保危房改造有保障。成立县、乡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大会战指挥部,建立“县委决策、指挥部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乡(镇)主体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机制。明确目标、明确政策、明确改造方式,精准施策,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措施到户。实行分级分类补助标准,对加固改造制定“一户一方案”,核实补助,不搞平均分配。多方筹资,整合资源,压缩公用经费,加大金融支持,建立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率先在全省启动美丽乡村民居贷,让农户得到利率最低,同期最长的贷款。
开展“两个”行动,确保危房改造工作实。按照“农民主体、政府推动、多级联动、共同建设”的模式,理清思路、细化措施,在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拆除重建和保护修缮提升行动,让全县危房存量清零。全县完成C级危房改造8280户、D级危房改造10890户,共计19170户(修缮加固12746户、原址重建6424户)。
采取“三个”节约,确保危房改造动力足。统一采购建材节约建房成本,通过市场调查出台危房改造成本构成指导意见,提出所需主材控制价格,成立物资统购组,采取“由建房农户委托理事会与物资供应方统一采购,政府进行担保和控制价格”的方式,对建房所需物资进行统筹采购,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享受优惠价格,拆除重建户户均降低建材成本1.2万元;采取“特色民居共同建”的模式节约建房成本,以村组党员和干部为骨干组成联建委(理事会、互助组),组建党员建房服务队,引导农户之间合理调配建房物资、有效整合资源、降低建房成本、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建设质量,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各村采取统一采购建筑物资,自愿换工,集体劳动,户均节省建房成本2.5余万元;培育乡土人才节约建房成本,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村工匠的业务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工匠达5000人次,为群众节约建房投资近2亿元。
严把“四个”关口,确保危房改造质量。严把精准识别关,对贫困户房屋居住情况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鉴定识别,做到安全住房没有保障的一户不漏;严把规划引领关,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规划与新家园建设规划、人居环境建设规划、乡村振兴等相结合,编制完成勐库、大文、忙糯、邦丙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县679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严把政策执行关,坚持“保基本”要求和“安全稳固、遮风避雨”基本标准,严格执行“四类重点对象”和非“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危改扶贫资金监管力度,保障危房改造金安全有效使用;严把监督管理关,严格执行四部门锁定认定的改造程序,对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抗震设防、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层层把关,同时严格房屋验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