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乡印象

刊发时间:2019-04-28 A3版  作者: 张燕燕

  傣乡印象
  □   张燕燕

  傣族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民族,他们和其他民族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态信仰、宗教文化,走进傣族一个个传统节日,祈福生活祈祷顺意,坚守独特的民族文化节气。
  泼水节
  2月,春回大地,傣乡孟定已是缝裙子的季节,琳琅满目的裙子和头饰伴着傣家人的忙碌让人焕然一新。而4月,是傣家人最忙碌的季节,忙着制作泼水节用的粑粑、毫崩、风吹粑粑,忙着排练节日表演的舞蹈,大家放下农活,不分白天黑夜为即将到来的傣历新年做准备。傣家的泼水节和春节一样隆重热闹,大家穿上早已缝制好的漂亮衣服,自成队伍、统一出发,采花、浴佛、滴水、泼水、堆沙。浴佛洗去尘垢,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泼水互送祝福“如利金旺”,滴水缅怀先人一同共度新年……近年来,借节日契机、扬文化传承,泼水节已然成为傣乡一张促经济发展、扬民族文化的新名片。
  滴水是泼水节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有点类似我家乡的清明祭祖,我的家乡是直接到墓地供奉。回到景信,入乡随俗,一大早带上毫崩、风吹粑粑等贡品来到缅寺,双膝跪地、双手合十,一面聆听长老诵经一面用小茶壶将水慢慢倒入容器中,以此缅怀故人。一年又一年,作为傣家媳妇,我们坚守着汉族的祭祀,也秉持着傣家的风俗,方式不同,但是虔诚缅怀的心意一样。
  赶摆
  笃信佛教的傣族认为赶摆是对佛的敬意,是对佛最大的功德。傣乡人把各种名目繁多的节日都叫做“摆”,它们各有各的意义和特点,升和尚、赶白塔、做赕做好事……为自己和家人积累功德,同时寄托内心的美好期盼。
  赶水摆是祭祀河神和水龙王的。2018年,我第一次参加赶摆——孟定水摆。一场“摆”的举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不管多忙都要积极参与。回到景信时,在离寨子不远的小河边,临河平地里帐篷已经搭好,供寨子里的老人们晚上夜宿于此,供奉的竹筏已经扎好,按照傣族的风俗竹筏上供奉着塔状的竹制品“dong”、雕刻成各种花形的水果、色彩艳丽的糯米饭、鲜艳夺目的自制花束,把一切最美最好的供奉于此,这是心灵手巧的傣家人的敬意,也是善良的傣家人朴素的心愿。
  凌晨5点,长老开始诵经,我跟随着姨妈表姐们,双手合十到竹筏上点蜡烛捐功德、“撒图”祈福,祈求来年一切顺意。我们静静看着竹筏一一漂走,仿佛一艘艘祝福的小船正沿着奔流不息的南汀河随波而行,一赕、一祝福,一摆、一祈福,感先恩,盼富足。无论什么人,只有祈福的方式不同,大家祝福的心情是一样的,一个有信仰的民族,相信会越来越好。
  千灯节
  2018年耿马千灯节,夜幕降临,我和女儿提着灯笼跟随队伍一起从缅寺出发绕行孔雀坡后回到缅寺,一路上象脚鼓声阵阵,大家身着绚丽的傣装,在红彤彤灯笼的映衬下越发美丽,长长的灯海像长龙一样蜿蜒起伏。我们在人群中感受这独特的仪式,内心的祈愿,心照不宣。
  回到缅寺,听长老诵经,我们虔诚跪拜,仪式完毕,点燃自备的蜡烛,一人一盏、一家一盏,千人同点、千人祈福,我狭义的认为,这就是千灯节名字的由来。点亮千盏烛灯,为迷途的人们照亮前程,祈愿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
  这是我和女儿第一次参加千灯节,女儿说,妈妈,他们的灯好美,明年我要自己做一个独特的小兔灯。每一个节日,每一个独特的仪式,傣家人都乐在其中,行善积德,静静感受那独特的精神世界。生活要有仪式感,不只是单纯的参加一个活动,也是带孩子体验傣家的风俗,让她从小拥有文化代入感,找到民族认同感,拥有民族自豪感。
  美丽的傣乡,拥有美好的生态信仰,一直坚守着悠久的传统,传承着独特的傣族文化,赶摆、滴水、开门节、关门节、千灯节、泼水节、升和尚、赶白塔……我一直觉得这种坚守传统的行为非常珍贵。

返回
2025年07月31日  第8275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傣乡印象

刊发时间:2019-04-28 A3版  作者: 张燕燕 【字体:大 中 小】

  傣乡印象
  □   张燕燕

  傣族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民族,他们和其他民族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态信仰、宗教文化,走进傣族一个个传统节日,祈福生活祈祷顺意,坚守独特的民族文化节气。
  泼水节
  2月,春回大地,傣乡孟定已是缝裙子的季节,琳琅满目的裙子和头饰伴着傣家人的忙碌让人焕然一新。而4月,是傣家人最忙碌的季节,忙着制作泼水节用的粑粑、毫崩、风吹粑粑,忙着排练节日表演的舞蹈,大家放下农活,不分白天黑夜为即将到来的傣历新年做准备。傣家的泼水节和春节一样隆重热闹,大家穿上早已缝制好的漂亮衣服,自成队伍、统一出发,采花、浴佛、滴水、泼水、堆沙。浴佛洗去尘垢,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泼水互送祝福“如利金旺”,滴水缅怀先人一同共度新年……近年来,借节日契机、扬文化传承,泼水节已然成为傣乡一张促经济发展、扬民族文化的新名片。
  滴水是泼水节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有点类似我家乡的清明祭祖,我的家乡是直接到墓地供奉。回到景信,入乡随俗,一大早带上毫崩、风吹粑粑等贡品来到缅寺,双膝跪地、双手合十,一面聆听长老诵经一面用小茶壶将水慢慢倒入容器中,以此缅怀故人。一年又一年,作为傣家媳妇,我们坚守着汉族的祭祀,也秉持着傣家的风俗,方式不同,但是虔诚缅怀的心意一样。
  赶摆
  笃信佛教的傣族认为赶摆是对佛的敬意,是对佛最大的功德。傣乡人把各种名目繁多的节日都叫做“摆”,它们各有各的意义和特点,升和尚、赶白塔、做赕做好事……为自己和家人积累功德,同时寄托内心的美好期盼。
  赶水摆是祭祀河神和水龙王的。2018年,我第一次参加赶摆——孟定水摆。一场“摆”的举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不管多忙都要积极参与。回到景信时,在离寨子不远的小河边,临河平地里帐篷已经搭好,供寨子里的老人们晚上夜宿于此,供奉的竹筏已经扎好,按照傣族的风俗竹筏上供奉着塔状的竹制品“dong”、雕刻成各种花形的水果、色彩艳丽的糯米饭、鲜艳夺目的自制花束,把一切最美最好的供奉于此,这是心灵手巧的傣家人的敬意,也是善良的傣家人朴素的心愿。
  凌晨5点,长老开始诵经,我跟随着姨妈表姐们,双手合十到竹筏上点蜡烛捐功德、“撒图”祈福,祈求来年一切顺意。我们静静看着竹筏一一漂走,仿佛一艘艘祝福的小船正沿着奔流不息的南汀河随波而行,一赕、一祝福,一摆、一祈福,感先恩,盼富足。无论什么人,只有祈福的方式不同,大家祝福的心情是一样的,一个有信仰的民族,相信会越来越好。
  千灯节
  2018年耿马千灯节,夜幕降临,我和女儿提着灯笼跟随队伍一起从缅寺出发绕行孔雀坡后回到缅寺,一路上象脚鼓声阵阵,大家身着绚丽的傣装,在红彤彤灯笼的映衬下越发美丽,长长的灯海像长龙一样蜿蜒起伏。我们在人群中感受这独特的仪式,内心的祈愿,心照不宣。
  回到缅寺,听长老诵经,我们虔诚跪拜,仪式完毕,点燃自备的蜡烛,一人一盏、一家一盏,千人同点、千人祈福,我狭义的认为,这就是千灯节名字的由来。点亮千盏烛灯,为迷途的人们照亮前程,祈愿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
  这是我和女儿第一次参加千灯节,女儿说,妈妈,他们的灯好美,明年我要自己做一个独特的小兔灯。每一个节日,每一个独特的仪式,傣家人都乐在其中,行善积德,静静感受那独特的精神世界。生活要有仪式感,不只是单纯的参加一个活动,也是带孩子体验傣家的风俗,让她从小拥有文化代入感,找到民族认同感,拥有民族自豪感。
  美丽的傣乡,拥有美好的生态信仰,一直坚守着悠久的传统,传承着独特的傣族文化,赶摆、滴水、开门节、关门节、千灯节、泼水节、升和尚、赶白塔……我一直觉得这种坚守传统的行为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