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小小村史室释放大能量
5月的凤庆,茶叶飘香,绿意盎然,花红柳绿。走进凤山镇安石村村史室,以红色为主基调的示范村史室映入眼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李训说:“我村的示范村史室是全县3个示范村之一,由前言、乡愁室、感恩室、乡贤室、传习室、规划室、警示室、电子书等部分组成,为全村总结过去,规划乡村振兴理清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凤庆县把示范村史室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有效整合乡村振兴“物的资源”和“人的资源”,形成了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的共识,把村史室建成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场所,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凝聚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大合力。
“选树典型,示范带动。”该县主要选择凤山、洛党、勐佑3镇来建设示范村史室,建设面积最大的100平方米,最小的70平方米,按照“六合一”模式,设置六个版块,10项内容,并结合实际撰写前言和后记。
提升组织力,打造“乡愁室”。制作村情简介,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史沿革、村情概况、党组织党员状况,充分展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同时,叙述民生改善发展历程,梳理村民风俗习惯,讲好村民奋斗故事。
以史育人,打造“感恩室”。梳理建村以来发生的值得纪念的大事件,特别是享受国家政策后带来的巨大变化,用事实教育广大群众,引导群众知恩感恩再出发。
培育乡风文明,打造“乡贤室”。用“爱国爱家、勤俭守德、扬善敬礼”仁人志士的事迹教育和感染后人。充分发挥本地优秀基层党员干部、道德模范、“五老人员”等贤达人士和在外经商办企业、从政、求学等成功人士的作用,让群众见贤思齐、嘉言懿行、垂范乡里,鼓励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产业兴旺,打造“传习室”。回顾村庄产业发展历程,传承农耕文化、传统生产技艺等,突出当地民族特色,繁荣民族文化。
激励自主振兴,打造“规划室”。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梳理人才清单、资源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根据“四个清单”,制定行政村、自然村振兴计划,制作村级施工图,行政村版图或沙盘,为“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奠定基础。
完善乡村善治,打造“警示室”。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修改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推进“三讲三评”,激励先进,通报环境脏乱差、不赡养老人、“等靠要”思想严重等行为,曝光失德、违法乱纪等行为,做到“教育一个,警示一片”。
分块制作展墙,丰富展示内容。收集反映本村历史沿革发展变迁的老农具、老物件、老照片、老书籍、老证件,设置展台展柜集中展示。购置多媒体系统,存放详细的村史室素材,滚动播放展示村情、专题片、民风民俗、光荣榜、反面教材、电子书,撰写村史解说词。培养讲解员,让村“两委”干部、驻村人员讲得清楚透彻。
突出主题内容,以“四个一”活动为主题开展群众教育。每月组织村民小组“学一遍村情知村史”,进一步知晓历史沿革、发展变迁、民风民俗等;每季度给群众“上一堂‘红’课感党恩”; 在“七一”“十一”等时间节点“过一次生日聚合力”,引导党员群众不忘初心、凝聚发展合力;“提一条建议谋发展”,定期召开共谋发展大家议座谈会,广邀各行各业代表委员参加建言献策,共谋全村发展。
小小村史室释放大能量。以示范村史室为样板,茶乡大地“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在不断延伸,一股团结、感恩、传承、创新的活力在不断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