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尼根:丹心为民谋发展
陈尼根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南布村下平掌组的一名农村党员。多年来,他默默耕耘在村组一线,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胆负责,甘于奉献,带头抓好产业不松懈,带好队伍不放松,坚持以情凝聚人心,尽其所能,倾其全力,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从2002年开始,陈尼根租种了近百亩甘蔗、开办采石厂、养猪、在外跑运输,通过辛勤劳动,日子越过越红火。2005年,陈尼根看到村里冒着炊烟的瓦房、泥泞的路面和周围的大部分群众生活贫困时,他心想: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富。他决定参选村民小组长,把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他的勤劳、热心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在2007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陈尼根当选为下平掌村民组长。
任职以来,陈尼根时刻提醒自己:“村民把我选为一组之长,我决不能令大家失望,我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己任,带领全村共同致富,摆脱落后面貌。”2007年,面对组内住房拥挤、房屋破旧、道路不畅、卫生条件差等现状,陈尼根通过上下走访、深入分析,决定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团结带领本组群众积极建设“美丽家园”,实施整体搬迁,并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抓好特色民居房建设。但由于新农村建设刚启动,广大群众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为消除群众的顾虑,陈尼根带领理事会成员在田间地头、火塘边、茶桌旁,挨家挨户向群众宣传农村建设的政策,先后共召开群众会12次,走访群众90余人次,逐步消除了群众徘徊观望的思想,打消了群众顾虑,民居房建设报名当天,理事会就收到22户群众建房款43万元。经多方协调,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为22户易地搬迁户解决一次性贷款72万元,在民居房建设中做到“十个统一”,共为农户节约建设资金20多万元。在陈尼根的带领下,下平掌在实践中积淀的“十个统一”民居房建设经验成为临沧市民居房建设的宝贵经验,下平掌组也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授予“十佳新农村理事会”的光荣称号。
光住进新房还不行,贷款怎么还,以后经济收入往哪儿来,怎样才能帮助群众增收致富?陈尼根心里暗暗盘算起来。他带领全组群众坚持不懈地调整产业结构,并选准以甘蔗、养殖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引导农业型经济向城市经济转移,以劳动力转移、组建工程队等形式广辟财源,鼓励理事会成员“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拓展发展路子。为精细化发展好甘蔗产业,增加群众收入,陈尼根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品种改良、提高单产为重点,根据群众意愿,突出抓好甘蔗产业,累计发展甘蔗400多亩,全组甘蔗收入达100万元。同时,采取“以短养长、长短互补”的原则抓好茶叶、畜牧业发展。陈尼根跑遍了正大公司、农业局、信用社,主动汇报新农村工作,为全组争取到养殖小区项目,该项目扶持大户2户,每户贴息贷款10万元;一般养殖户15户,每户贴息贷款1万元。为提高劳动效益,节约资源,他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沼气池建设,35户群众共建沼气37口,彻底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本组农户新房建起来了,道路宽敞了,群众增收了,村庄美丽了,陈尼根放心了。2011年,陈尼根辞去了小组长的职务,组织本组青壮年群众,参加县城周围农村的“美丽家园”建设,这些青壮年村民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同时,他还积极组织青壮年外出学习各种技术,青年们学成后又积极返乡加入“美丽家园”建设,促进了周围农村经济发展。
2007年5月,陈尼根被双江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劳模”,2008年7月被临沧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2010年4月被临沧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