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渴望
今年春节,我回到坐落在黑惠江畔的老家——凤庆县新华乡水源村,除了和父母过个团圆年外,还带着“规划家乡”的心绪,背上相机走村串户,和乡亲们闲聊该修哪一条路、要保护开发好哪些资源等话题。
刚开始,乡亲们并不知道在外工作人员回乡搞规划这事,闲聊归闲聊呗!当得知这是“正规行动”后,个个心血来潮,谈吐变得有理有节。“好啰,这下倒好啰!”有几个老党员感慨中略带激动,在他们看来,像我这样在外工作的年轻人蛮有出息,是乡亲们的骄傲。我由衷感受到他们寄希望于在外工作的乡贤,期盼着乡贤们能够在家乡未来发展中挑起担子,带领父老乡亲过上美好新生活。
我的家乡偏僻落后,但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走出大山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乡亲们的最大目标和愿望,在他们眼里,在外工作人员便是有文化、有能力、有前途的乡贤人才。我和他们在聊家乡规划时,也是慎之又慎,既害怕他们误读,又害怕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梦想,同时也在乎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直到清明节,响应牵头人的号召我又回到老家,参加全村“万名干部规划家乡”座谈会,事先我还准备了发言提纲。座谈会定于4月7日上午在村委会召开,一大早,我们村在外工作人员纷纷赶来,村委会旁的停车场瞬间填满了十多辆轿车。故土情深、赤诚相见,看着眼前热闹又温馨的场面,来参加会议的村民小组长们感慨:我们村要是随时都这么热闹,那该多好!要车有车、要人有人……言语中,我感受得到他们渴望什么。想来,我们村本来就不大,加之小湾库区移民搬迁,目前只有800多人,而且居住地分散,这几年来,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平时村里根本看不到这些热闹。
座谈会开得正规、有仪式感,就如何搞好家乡规划,大家都积极提意见、谈看法。村的规划定位是采取护好一座山、畅通一条路、引通一管水、发展一产业、组建一个专业合作社、恢复重建一所小学、建一所村医院、建设一个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保护好一批古迹“九个一”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型美丽村庄。
事实上,我们村的规划切合实际、表达了集体愿望,在开展规划工作中我感受到乡亲们最渴望的是乡贤的归来、扎根,留住乡贤就等于带来希望,一切美好的蓝图就能变成现实。
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乡贤们的困惑或无奈。座谈会结束后,村上特意设宴邀请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然而多数回乡人员以“赶着回去上班”“孩子没人领”等推词纷纷离开。
就我而言,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消解了我们的乡愁,增进了乡亲们的感情,点亮起他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