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德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9-05-20 A3版  作者:毛坤卫

  永德县烟叶生产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初步具备了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基础。笔者从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认识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对永德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出工作建议。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所谓现代烟草农业,就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运用科学生产方式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产率,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达到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目的的烟草农业形态。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有完整的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由经验转向科学;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所替代,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业链;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广泛运用;形成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大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思路、专业化分工、信息化手段。对于现代烟草农业而言,应该同样具备上述现代农业的特征。
  二、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认识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助推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需要观念启动、政策推动、示范带动、科技先导和市场主导。
  (一)观念启动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想力。从当前烟叶生产的发展现状看,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尚不够牢固,主要表现:一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给烟叶生产带来了冲击。二是种烟比较效益下降。随着粮食价格提高,化肥、农药、煤炭等农资价格上涨,种烟比较效益下降。三是用工成本增加。烟叶生产的每亩用工与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每亩用工相比仍比较高,烟叶生产的“减工计划”仍任务艰巨。四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滞后,抗灾能力比较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根本之策。
  (二)政策驱动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推动力。现代烟草农业要求以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支撑,以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规模效益和培养职业烟农为主线,走出一条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示范带动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引导力。一要靠示范基地带动。根据生态条件和社会条件,选择烟叶生产的最适宜区,集中规划烟田,形成区域明显、集中度高、特色突出的烟叶产业带。二要靠示范项目带动。着力破解烟草栽培、病虫害防治、创新耕作模式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烟叶内在品质,发挥示范项目的典型引路作用。三要靠示范户带动。通过对烟叶生产专业户、专业队的扶持培育,强化烟农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保护烟农的创新热情。
  (四)科技先导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生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真正使科技成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助推器。一要创新科研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召开技术研讨会,通过建立立项、研究、试验、示范、推广体系,破解烟叶发展的技术难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二要创新生产技术。通过烟叶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推广,使新技术、新工艺成为农民乐意接受和容易接受的形式,促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三要创新机械化应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进行移栽机、中耕机等新型农机具的开发。
  (五)市场主导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要求我们在坚持计划种植的前提下有全新的思路,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可行方式,形成既适应专卖制度要求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体制。
  三、对永德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工作建议
  永德县要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要“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
  (一)打牢“一个基础”
  打牢基础就要全面抓好“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烟叶工作方针的落实,转变烟叶生产工作理念,把烟叶生产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基层,处处着眼于基层。
  打牢基础就要切实加强烟叶基层工作,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加强五项管理,实现烟站的六大功能。三支队伍,即:组织指挥烟叶生产的职工队伍、烟叶科技人员队伍和稳定的基本烟农队伍。加强五项管理,即:建立并完善县级烟草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使县级公司集中力量做好合同管理、生产管理、收购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实现六大功能,即:着力把基层烟草收购站(点)建设成烟草工作站,按照“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对基层烟站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使烟站逐步实现组织生产、收购烟叶、供应物资、指导培训、基础建设、搞好服务的六大功能。
  (二)努力实现“四个化”
  规模化种植。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改变分散种植的烟叶生产模式,提高户均烟叶种植数量,积极培养种烟大户和种烟专业户。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种烟地块的流转问题。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使闲置的适合种烟的土地向种烟大户和专业户转移。其次,要把培育种烟大户和专业户作为规模化种植的突破口,在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灾害保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其成为烟叶生产的骨干力量,将他们培养为职业烟农。再次,在搞好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有条件的烟区可以探索发展小型烟叶农场,也可以把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种植、专业人员承包管理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就是把粗放的、传统的烟叶生产管理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烟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在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应重点推行劳动集约,适度推进资金、技术集约,积极推动管理集约,走资金、劳动、技术、管理集约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烟叶集约化水平。
  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烟叶生产组织社会化的过程,是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目前,烟叶产区正在推行自动化烤房,可自动进煤、自动出渣、自动调节温湿度,极大地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为推行专业化烘烤奠定了基础。
  信息化管理。我国农业信息化管理近几年发展较快,部分烟区已建立起农业专家系统(AES)。农业专家系统是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农业技术综合集成起来,经过智能化信息处理,针对不同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给出系统性和适应性强的各类农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精确农业方面,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也开始在行业内应用。烟叶生产要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必须加快信息化管理步伐,把信息化逐步延伸到生产管理环节,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烟叶生产,带动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返回
2025年08月01日  第8297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对永德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

刊发时间:2019-05-20 A3版  作者:毛坤卫 【字体:大 中 小】

  永德县烟叶生产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初步具备了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基础。笔者从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认识两个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对永德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出工作建议。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所谓现代烟草农业,就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运用科学生产方式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产率,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达到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目的的烟草农业形态。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包括:有完整的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由经验转向科学;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所替代,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业链;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广泛运用;形成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大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思路、专业化分工、信息化手段。对于现代烟草农业而言,应该同样具备上述现代农业的特征。
  二、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认识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助推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需要观念启动、政策推动、示范带动、科技先导和市场主导。
  (一)观念启动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想力。从当前烟叶生产的发展现状看,烟叶生产的基础地位尚不够牢固,主要表现:一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农民进城务工给烟叶生产带来了冲击。二是种烟比较效益下降。随着粮食价格提高,化肥、农药、煤炭等农资价格上涨,种烟比较效益下降。三是用工成本增加。烟叶生产的每亩用工与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每亩用工相比仍比较高,烟叶生产的“减工计划”仍任务艰巨。四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滞后,抗灾能力比较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根本之策。
  (二)政策驱动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推动力。现代烟草农业要求以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支撑,以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规模效益和培养职业烟农为主线,走出一条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示范带动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引导力。一要靠示范基地带动。根据生态条件和社会条件,选择烟叶生产的最适宜区,集中规划烟田,形成区域明显、集中度高、特色突出的烟叶产业带。二要靠示范项目带动。着力破解烟草栽培、病虫害防治、创新耕作模式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高技术到位率,提高烟叶内在品质,发挥示范项目的典型引路作用。三要靠示范户带动。通过对烟叶生产专业户、专业队的扶持培育,强化烟农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保护烟农的创新热情。
  (四)科技先导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生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真正使科技成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助推器。一要创新科研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召开技术研讨会,通过建立立项、研究、试验、示范、推广体系,破解烟叶发展的技术难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二要创新生产技术。通过烟叶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推广,使新技术、新工艺成为农民乐意接受和容易接受的形式,促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三要创新机械化应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进行移栽机、中耕机等新型农机具的开发。
  (五)市场主导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要求我们在坚持计划种植的前提下有全新的思路,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建立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可行方式,形成既适应专卖制度要求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体制。
  三、对永德县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工作建议
  永德县要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要“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
  (一)打牢“一个基础”
  打牢基础就要全面抓好“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烟叶工作方针的落实,转变烟叶生产工作理念,把烟叶生产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基层,处处着眼于基层。
  打牢基础就要切实加强烟叶基层工作,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加强五项管理,实现烟站的六大功能。三支队伍,即:组织指挥烟叶生产的职工队伍、烟叶科技人员队伍和稳定的基本烟农队伍。加强五项管理,即:建立并完善县级烟草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使县级公司集中力量做好合同管理、生产管理、收购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实现六大功能,即:着力把基层烟草收购站(点)建设成烟草工作站,按照“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方便烟农、有利管理”的原则,对基层烟站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使烟站逐步实现组织生产、收购烟叶、供应物资、指导培训、基础建设、搞好服务的六大功能。
  (二)努力实现“四个化”
  规模化种植。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改变分散种植的烟叶生产模式,提高户均烟叶种植数量,积极培养种烟大户和种烟专业户。实现烟叶规模化种植,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种烟地块的流转问题。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使闲置的适合种烟的土地向种烟大户和专业户转移。其次,要把培育种烟大户和专业户作为规模化种植的突破口,在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灾害保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使其成为烟叶生产的骨干力量,将他们培养为职业烟农。再次,在搞好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有条件的烟区可以探索发展小型烟叶农场,也可以把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种植、专业人员承包管理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就是把粗放的、传统的烟叶生产管理方式转变为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烟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在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应重点推行劳动集约,适度推进资金、技术集约,积极推动管理集约,走资金、劳动、技术、管理集约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烟叶集约化水平。
  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烟叶生产组织社会化的过程,是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目前,烟叶产区正在推行自动化烤房,可自动进煤、自动出渣、自动调节温湿度,极大地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为推行专业化烘烤奠定了基础。
  信息化管理。我国农业信息化管理近几年发展较快,部分烟区已建立起农业专家系统(AES)。农业专家系统是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农业技术综合集成起来,经过智能化信息处理,针对不同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给出系统性和适应性强的各类农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精确农业方面,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也开始在行业内应用。烟叶生产要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必须加快信息化管理步伐,把信息化逐步延伸到生产管理环节,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烟叶生产,带动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