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审计全覆盖目标大胆创新研发
——凤庆县运用科研成果推动审计信息化工作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任务,并要求在相关重要领域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对此,凤庆县以改革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大胆创新研发审计信息系统,不断提升依法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校地合作抓实系统研发
近几年,党和国家对边疆民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审计部门依法履职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用传统审计方式,凤庆县20多名审计人员,要对县内600多个工程项目完成审计全覆盖,将花费20年以上时间。
为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并实现审计全覆盖,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根据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审计局信息化建设要求,凤庆县于2016年7月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吴相林教授对全县审计工作进行调研。现场感受到审计人员面对堆积如山的材料进行传统审计,过高的劳动强度却换来较低的工作效益时,吴教授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特别是县审计局长李可斌带领的团队,大胆地提出研发审计信息系统的强烈愿望和构思,让吴教授深受感动,他决定辞去原来的科研职务,为国家、为凤庆审计工作效力。2016年8月,凤庆县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编写了审计信息系统实施方案,校地双方签订了系统研发合作协议。
根据凤庆县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双方将审计信息系统研发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本阶段的目标是将水利、交通、市政、土建等领域的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进度管理、财务支付、竣工决算等环节纳入全生命周期实时跟踪审计范围。来自国内知名的公共管理、项目管理、项目审计方面的专家在评审会上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将“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项目审计”融合为一体,对于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化。本阶段的目标是将GIS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空气监测系统、排污监测系统等数据进行融合和综合分析及可视化再现,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能力的提升。本阶段取得的新突破是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系统和工程项目审计系统的无缝链接和深度融合,创新地提出“自然资源资产发展指数模型”等。由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是从宏观上定量评价地区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发展状态的新的尝试,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三是“预算跟踪+联网审计”等审计信息化。本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对预算执行部门的财政资金运行过程审计信息化,对其资金运行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预算资金管理使用绩效、政策落实进行实时跟踪审计监督。同时,整个审计信息系统还设置了预警功能,通过对报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差异,及时督促有关单位整改纠错,最后出具相关配套的审计报告。
科研成果提升审计效能
经过两年多的攻坚克难,凤庆县组团研发的工程项目审计信息系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责任)审计信息系统已通过专家评审并投入使用,这两大系统还分别获得国家级研发著作权和发明专利。
2018年12月,应国家审计署资源环境司邀请,凤庆县率队到审计署就审计信息系统的研发初衷、进展及设想进行了汇报和演示,得到了参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建议在试用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推广使用范围。目前,凤庆县科研组与华中科技大学专家组联合研发的“预算跟踪+联网审计”等审计系统已进入运行调试阶段,在已实现各审计信息系统无缝链接和深度融合的大数据审计平台基础上,最终将构建预算资金绩效、政策贯彻落实等“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通过智能化审计提高审计效率,更好地与国家审计署“金审三期”接轨,进而解放审计生产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实践证明,该系统将实现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事后审计”向“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的转变、“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达到“五个结合”:即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审计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审计全覆盖与大数据的初步结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几年来的辛勤付出,凤庆县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以下两大成果并投入审计实践。一是运用“工程项目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2017年以来审结政府投资项目97个,审计核实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额128985.95万元、核减虚报多计建安工程投资9549.04万元,与前3年同期相比审结项目数增加38个增幅达64.4%,审计核实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75190.65万元增幅达139.77%、核减虚报多计建安工程投资6712.52万元增幅达236.65%。2017年以来,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需审计审核认定的实现了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量节约80%以上。二是运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系统”审计。2018年共审结(2015年至2017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责任)情况审计项目24个,被审计乡科级领导干部24人,与以前年度审计项目合计数相比增加22个,被审计领导干部合计数增加22个;向森林公安、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移送依法调查处理26件,移送问题线索(图斑)875个,涉及人员862人。以前年度平均每年组织审计项目1个,每个项目投入审计业务工作量600人*日(投入5人,120日),如今每年组织审计项目24个,平均每个项目只需投入审计业务工作量30人*日(投入1到2人,15日),工作量节约90%以上,实现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责任)审计全覆盖。
从严治党打造审计铁军
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计机关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为进一步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凤庆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合力打造本领过硬的审计铁军,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夯实基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凤庆县审计团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和岗位锻炼,提高政治能力和业务素质。突出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学先改,以“两学一做”为主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建设和审计业务“双推进”“两提高”。深化纠正“四风”和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审计铁军,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众志成城,辛勤耕耘,大胆创新,必将迎来累累硕果。2014年以来,截至2019年8月14日,凤庆县已完成审计项目264个,在审项目46个。审计核实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额182781.26万元、核减虚报多计建安工程投资12385.56万元,审计专项资金总额888351.89万元。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02517.7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569704.51万元,非金额计量问题511个,应上缴财政资金10146.57 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1179.67 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56002.21万元;已上缴财政资金7692.6万元,已调账处理金额10893.42万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52042.96万元。审计后挽回损失12385.56万元,审计期间整改金额63925.58万元,为财政增收节支59735.56万元,提出审计建议713条,被采纳审计建议713条,促进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重大风险防范、脱贫攻坚等制度27个。移送纪委监察机关案件7件、案件线索15个,已办结案件7件、落实移送处理事项15项,党纪政纪处分12人次,行政问责2人次。2017年,凤庆县完成《审计志》编纂工作并在全国公开发行;2018年12月,凤庆县审计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19年,凤庆县审计团队研发的“工程项目审计信息系统”参加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评奖,目前已通过审核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