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翔区“五创五促”抓实民族宗教工作
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理念
临翔区“五创五促”抓实民族宗教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 付天美) 近年来,临翔区深刻领会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新要求,积极探索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新途径,以“创新体制,促服务跨越发展;创新制度,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创新管理,促队伍素质提升;创新教育,促社会正能量弘扬;创新途径,促少数民族工作跨越发展”“五创五促”,抓实全区民族宗教工作。
立足新时代,牢固树立“民族宗教无小事”的责任意识,成立民族宗教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建立处级干部挂钩联系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制度,做到民族宗教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人人有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积极探索建立宗教界人士学习培训和约谈制度,制定区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宗教界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督促各宗教团体建立完善工作例会、安全检查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引导和推动全区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各项宗教活动依法依规有序开展。
针对辖区宗教工作实际,对宗教教职人员管理进行创新,进一步强化宗教工作队伍,配齐配强宗教工作人员。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能起作用的要求,配强宗教领头人,并做好宗教教职人员任职备案和社会保障工作,共落实宗教人士补助社保金4.32万元,为 40个教职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并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让宗教教职人员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认真开展“宗教政策法规月”学习活动、“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和“宗教慈善周”活动,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遏制极端,抵御渗透。高度重视宗教领域的来信来访,及时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着力破解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高度防范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努力维护全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以南美拉祜族特色乡创建为引领,先后建成了幕布、南代、南楞田等2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博尚镇腾龙民族特色村。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向“直过民族”聚居区倾斜,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特色产业培育不断提升。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贯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始终,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挖掘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以傣族、彝族和拉祜族为主的民族文化活动,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民居等方面打造各民族文化品牌。逐年改善16个少数民族村(寨)民族文化传习所(馆)配套设施,展示民风民俗,传承文化记忆,全区建成拉祜族传习所(馆)8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