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成为新时代合格中小学教师

刊发时间:2019-09-09 A3版  作者:王立培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做新时代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牢记师爱是师德之魂。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没有爱这个基础,整个数育的大厦就会塌陷了,教育要以爱为前提。我认为所谓的爱,是要用心去体会对方最细微的精神感受,如果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对方,想对方之所想、做之所做无疑就是爱。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能感受得到。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其实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错过对学生一个爱的教育机会和时段,没准就会错过学生的一辈子。一个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爱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只有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师爱和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做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教育本身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人带动人,以人提升人的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我们应该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中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可塑性很大,在成长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他们把教师视为最可信赖的人,最应服从的人,教师的示范教育对他们来说是无声的命令。因此,教师应当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首先做到。如,要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远大理想和信念;要使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有崇高的道德,教师自己必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具有崇高道德;要使学生待人讲礼仪,彬彬有礼,教师自己必须待人讲礼仪,彬彬有礼;要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完美,教师自己的人格必须健全和完美等等。实践证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提升起来,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教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为此,“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国家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师德师风的内涵,提升师德师风的境界,使师德师风建设与时俱进;其次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师德师风的外延扩展落到实处。教师的教育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的学生。教师是通过从事复杂的工作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德高尚对学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教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每一个优良品德和表现,都会使学生深受鼓舞,甚至欣喜若狂;而教师的每一个不良的品德和表现,都会使学生遭受到打击,造成心灵的创伤,甚至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和不信任感。因此,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一要树立榜样,制定标准和措施;二要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三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四要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五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提升教师魅力;六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发挥好“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的教育引领作用。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师的良好素质是上好课的关键。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主要应具备以下方面的专业素质:一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教学能力,它是教师能否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还要充分考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结论的有机联系。二是组织管理的能力。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教师面对着不同学生群体,既要把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使学生有秩序地学习,又要创造出思维活跃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这主要是针对班主任而言,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有培养一个良好班集体的能力。三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即备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艺术。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有了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个总体的思考方向。其次要把握教学框架。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整体把握教学框架,对课堂教学进程有个清楚定位,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基础情况,从而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再次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四是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并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如果是有气无力毫无感情色彩的语言,势必会把学生带入梦乡,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简洁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如果是杂乱无章重复啰嗦毫无吸引力的语言,这就难以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再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具有激励作用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果总是斥责性和保姆式的语言,这就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把锤炼自己的语言当作教学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五是刻苦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发展之本、进步之源。学习是教师发展进步的第一要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如不加强知识更新、不断充电,不主动去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就无法胜任新时代的本职工作。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必须努力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应该把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工作来做,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才能有进步、有创新。所以,教师要有宽广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等,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实践。

返回
2025年07月01日  第840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浅谈如何成为新时代合格中小学教师

刊发时间:2019-09-09 A3版  作者:王立培 【字体:大 中 小】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
  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做新时代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牢记师爱是师德之魂。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没有爱这个基础,整个数育的大厦就会塌陷了,教育要以爱为前提。我认为所谓的爱,是要用心去体会对方最细微的精神感受,如果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对方,想对方之所想、做之所做无疑就是爱。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能感受得到。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其实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错过对学生一个爱的教育机会和时段,没准就会错过学生的一辈子。一个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爱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只有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师爱和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做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教育本身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人带动人,以人提升人的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一个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我们应该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中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可塑性很大,在成长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他们把教师视为最可信赖的人,最应服从的人,教师的示范教育对他们来说是无声的命令。因此,教师应当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首先做到。如,要使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远大理想和信念;要使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有崇高的道德,教师自己必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具有崇高道德;要使学生待人讲礼仪,彬彬有礼,教师自己必须待人讲礼仪,彬彬有礼;要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完美,教师自己的人格必须健全和完美等等。实践证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提升起来,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在养成教育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教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为此,“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的形象,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国家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师德师风的内涵,提升师德师风的境界,使师德师风建设与时俱进;其次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师德师风的外延扩展落到实处。教师的教育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的学生。教师是通过从事复杂的工作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德高尚对学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教师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每一个优良品德和表现,都会使学生深受鼓舞,甚至欣喜若狂;而教师的每一个不良的品德和表现,都会使学生遭受到打击,造成心灵的创伤,甚至产生与教师对立的情绪和不信任感。因此,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一要树立榜样,制定标准和措施;二要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三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四要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五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提升教师魅力;六要勇于改革和实践、探索和创新。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发挥好“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的教育引领作用。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师的良好素质是上好课的关键。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主要应具备以下方面的专业素质:一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教学能力,它是教师能否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还要充分考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结论的有机联系。二是组织管理的能力。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教师面对着不同学生群体,既要把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使学生有秩序地学习,又要创造出思维活跃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另一方面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这主要是针对班主任而言,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有培养一个良好班集体的能力。三是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即备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艺术。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有了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个总体的思考方向。其次要把握教学框架。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整体把握教学框架,对课堂教学进程有个清楚定位,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基础情况,从而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再次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四是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并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如果是有气无力毫无感情色彩的语言,势必会把学生带入梦乡,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简洁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如果是杂乱无章重复啰嗦毫无吸引力的语言,这就难以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再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具有激励作用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果总是斥责性和保姆式的语言,这就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把锤炼自己的语言当作教学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五是刻苦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发展之本、进步之源。学习是教师发展进步的第一要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要熟悉和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如不加强知识更新、不断充电,不主动去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就无法胜任新时代的本职工作。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必须努力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应该把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工作来做,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才能有进步、有创新。所以,教师要有宽广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等,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