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合力共建幸福宜居家园

刊发时间:2019-09-09 A2版  作者:彭联钢

强部署   抓重点   突难点  造亮点

耿马合力共建幸福宜居家园

  本报讯   (通讯员   彭联钢)   今年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积极实施综合治理城乡垃圾、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等项目,做到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全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共建美丽幸福家园。
  以规划引领推进城乡建设,精心部署,科学统筹,完成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县城总规修编,县城海绵城市、省级园林创建等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以规划引领,县城甘东休闲瀑布公园提质改造、芒片河县城段滨河栈道建设、县城建设路路灯亮化工程等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县城勐相湿地公园、南亚中心广场、东南亚国际边贸城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青牛广场等项目启动实施,加快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步伐。
  按照“集中整治、条块结合、辖区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出入城口道路等卫生死角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和陈年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提升。通过全面开展城乡治乱、治脏、治污、治堵“四治”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城乡治乱工作,城乡“六乱”明显减少。今年以来,共治理占道经营10690件、乱排乱倒627件、乱搭乱建320件、重点区域脏迹407件。全县乡(镇)配置1吨以上垃圾收运车33辆、垃圾桶2476个,村庄建成垃圾池、垃圾房825个、垃圾桶3680个。建成镇区垃圾处理场3个、垃圾中转站4个。实现垃圾有效处理建制村92个、有效治理自然村821个,村庄保洁员制度和收费制度覆盖率100%。
  积极整合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通过采取整体拆除新建、改扩建、整体翻建等方式,同步推进老城区、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在保护好传统民居和特色风格建筑的基础上,对具有拆除条件的城中村进行拆除。完成旧住宅区改造面积0.2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0万元;完成旧厂区改造5.90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980万元。
  严格落实“两违”治理属地管理责任,整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社区、村组人力、物力资源,对长期占用公共用地私搭乱建进行强制拆除,通过通力协作,联合执法,对拆除的“两违”建筑实行“零补偿”,有效杜绝“两违”增量。全县共聘请农村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95人,覆盖率达100%。
  围绕省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创建工作,着重提升城乡绿化品质和档次。对甘东公园、白塔公园、滨河栈道等进行景观和绿化提升改造,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需求。加强城区道路绿化建设和景观提升,累计完成建成区绿地面积185.2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51.44公顷。突出对新修建道路、乡镇街道及村组绿化工作,重点实施环村林带建设和村内道旁、宅旁、水旁、庭院绿化及村庄小公园等休闲绿地景观建设,打造一批高标准的绿化示范村。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造绿活动,把全民义务植树与森林城市、森林村庄、绿色廊道等重点绿化工程结合起来,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着力推进农村“七改”项目。整合通村路面硬化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工程,实现村内道路等级提升;自2017年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政策至今,全县累计实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5919户。改造农村畜禽养殖圈舍改造227户农户、面积6416平方米,全县36个规模养殖场畜禽产生粪污总量2.67万吨、综合利用2.59万吨、利用率97%;建成乡镇(镇区)输水管网183.05公里、配水管网221.45公里,建成乡镇(镇区)自来水厂6个,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达66.67%;建成镇区公厕37座,建制村公厕121座,镇区和建制村公厕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对全县境内82条(段)大小支流及34个中、小型水库适时开展“河长清河(库)行动”,使之形成常态化,目前完成河道治理22.69公里。

返回
2025年07月01日  第8409期 往期报纸>>
新闻热线:0883-2143727 广告热线:0883-2143722
在线投稿:ynlcrbs@126.com

耿马合力共建幸福宜居家园

刊发时间:2019-09-09 A2版  作者:彭联钢 【字体:大 中 小】

强部署   抓重点   突难点  造亮点

耿马合力共建幸福宜居家园

  本报讯   (通讯员   彭联钢)   今年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积极实施综合治理城乡垃圾、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等项目,做到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全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共建美丽幸福家园。
  以规划引领推进城乡建设,精心部署,科学统筹,完成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县城总规修编,县城海绵城市、省级园林创建等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以规划引领,县城甘东休闲瀑布公园提质改造、芒片河县城段滨河栈道建设、县城建设路路灯亮化工程等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县城勐相湿地公园、南亚中心广场、东南亚国际边贸城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青牛广场等项目启动实施,加快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步伐。
  按照“集中整治、条块结合、辖区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出入城口道路等卫生死角的白色垃圾、建筑垃圾和陈年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城乡环境面貌大幅提升。通过全面开展城乡治乱、治脏、治污、治堵“四治”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城乡治乱工作,城乡“六乱”明显减少。今年以来,共治理占道经营10690件、乱排乱倒627件、乱搭乱建320件、重点区域脏迹407件。全县乡(镇)配置1吨以上垃圾收运车33辆、垃圾桶2476个,村庄建成垃圾池、垃圾房825个、垃圾桶3680个。建成镇区垃圾处理场3个、垃圾中转站4个。实现垃圾有效处理建制村92个、有效治理自然村821个,村庄保洁员制度和收费制度覆盖率100%。
  积极整合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通过采取整体拆除新建、改扩建、整体翻建等方式,同步推进老城区、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在保护好传统民居和特色风格建筑的基础上,对具有拆除条件的城中村进行拆除。完成旧住宅区改造面积0.2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0万元;完成旧厂区改造5.90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980万元。
  严格落实“两违”治理属地管理责任,整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社区、村组人力、物力资源,对长期占用公共用地私搭乱建进行强制拆除,通过通力协作,联合执法,对拆除的“两违”建筑实行“零补偿”,有效杜绝“两违”增量。全县共聘请农村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95人,覆盖率达100%。
  围绕省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创建工作,着重提升城乡绿化品质和档次。对甘东公园、白塔公园、滨河栈道等进行景观和绿化提升改造,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娱乐需求。加强城区道路绿化建设和景观提升,累计完成建成区绿地面积185.2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51.44公顷。突出对新修建道路、乡镇街道及村组绿化工作,重点实施环村林带建设和村内道旁、宅旁、水旁、庭院绿化及村庄小公园等休闲绿地景观建设,打造一批高标准的绿化示范村。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造绿活动,把全民义务植树与森林城市、森林村庄、绿色廊道等重点绿化工程结合起来,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着力推进农村“七改”项目。整合通村路面硬化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工程,实现村内道路等级提升;自2017年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政策至今,全县累计实施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5919户。改造农村畜禽养殖圈舍改造227户农户、面积6416平方米,全县36个规模养殖场畜禽产生粪污总量2.67万吨、综合利用2.59万吨、利用率97%;建成乡镇(镇区)输水管网183.05公里、配水管网221.45公里,建成乡镇(镇区)自来水厂6个,自来水供水设施覆盖率达66.67%;建成镇区公厕37座,建制村公厕121座,镇区和建制村公厕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对全县境内82条(段)大小支流及34个中、小型水库适时开展“河长清河(库)行动”,使之形成常态化,目前完成河道治理22.6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