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住形式主义歪风
近日,网络上一篇题为《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爆红,引发各大媒体关注和讨论。这一切皆源于一名基层乡村女教师剑指形式主义,发出最真实的呼声。从发文之初被要求深夜进城做说明,到引发舆论关注后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回应,并承诺教体局不会为难该教师今后的发展:“若有任何刁难,找我本人”,可以看到事态在朝着良性的一面发展。然而这一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形式主义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屡禁不止?
不可否认的是,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现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四风”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各种穿上“马甲”、套上“外衣”的形式主义依然屡禁不绝。
——用新的形式主义代替旧的形式主义。为督促某项工作落实,层层召开会议动员安排部署,层层组建督查、检查组进行监督检查,而督查检查的内容均是围绕痕迹资料是否完善来开展,使基层工作者疲于闭门造车、完善各类痕迹资料,真正开展实际工作的时间几近于无。正如基层广为流传的一个笑话所说,上级领导对某项工作层层安排部署,乡镇领导安排村干部,村干部安排村民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安排农户,农户实在无人可安排,又要忙于准备资料、打扫卫生等事情,只好打电话给上级。“某年某月某日前必须完成,完不成将进行处分、问责……”可惜此项工作并未配备电话,无论打多少次都是无人接听,最终落得空对空。
——重点工作“重点照顾”,成绩突出“重点关照”,成绩欠佳“特殊关注”。对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组建督查、检查组,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轮番轰炸”,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就是因某项工作成绩突出或成绩欠佳给予重点、特殊照顾,成绩突出者各级领导隔三差五就来一趟,今天准备个汇报材料,明天准备个典型经验材料;今天准备个整改落实情况材料,后天准备个前后期工作整改情况对照材料,搞得基层工作者不厌其烦、不堪其苦,但是又不得不执行。还有“热衷于造声势、走过场、搞花架子、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避重就轻、回避矛盾、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实话”。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形式主义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有的领导干部把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个人的私事,时刻考虑的是自己个人利益的得失,加上一些不良传统观念、社会习俗的影响,大采华名、大兴伪事,使形式主义屡禁而不止。个中原因,一是形式主义的产生是由上至下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二是放大镜看清别人却忽视自己。按部就班开展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就是完成了工作任务,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甩给下级,并成为逃避责任的最好方式。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根治形式主义,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率先垂范,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从思想根源上纠偏正向,全面清除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和危害,才能刹住这股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