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县域医共体助推健康扶贫
深化医疗改革 减轻就医负担
云县县域医共体助推健康扶贫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应良) 云县在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建立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县域医共体,由县人民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县级医疗资源延伸到乡村、激活辖区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将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联结成为紧密型共同体,达到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实现“预防在基层、小病不成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格局。
该县对符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为着力减轻贫困患者就医负担,坚持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将贫困患者主要集中在县域内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病种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有关诊疗规范开展治疗,严格控制医保目录外药品和耗材使用,减少住院自付费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一级、二级医疗机构住院。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入院时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出院时享受“一站式”结算。同时,帮助贫困患者规范转诊转院行为,对全县医疗机构不具备救治能力需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的,由县级医院主动与上级定点医院联系,确定后由县级医院按上转程序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救治,确保患者享受到医保倾斜政策。
全面推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数量增加至32种,明确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大病定点救治医院,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开展治疗,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诊疗管理规范,及“一人一档一方案”。做实做细慢病签约服务,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优先签约服务,对贫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重点签约范围,家庭医生团队依据协议约定,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与服务。
按现行政策,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和妇女常见病检查项目实现全覆盖,提高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现全覆盖,为6至24月龄儿童提供营养包,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性疾病,提高婴幼儿营养水平。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深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针对贫困家庭出生缺陷患儿实施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倡导优生优育,利用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力量,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宣传教育。
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行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依托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对12乡(镇)卫生院进行全托管,实行“三点三片区”规划设置,对各乡镇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乡编县用、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编制和人员统筹打包调配和柔性流动的备案管理使用机制。建成了区域影像、心电、检验、病理、后勤等管理中心,深入推进高清网络门诊,县乡远程会诊,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区域第三方电子病历互动和联盟医院信息等等系统平台建设,乡(镇)卫生院通过高清网络门诊,县乡远程会诊系统,基层患者可实时享受到省、市、县知名医疗专家提供的医疗服务,广大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症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得到有效治疗,节约群众就医成本。组织专家团队,志愿者医疗服务队,管理团队,以集中培训,带教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进行业务帮扶。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保障,中医药事业、综合监管等改革和重点。
通过以医共体助推健康扶贫工程,医疗资源下沉显成效,“基层就医成共识”。县乡医疗资源延伸到乡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管理理念引入到乡村卫生管理体系中,以“输血促造血”农村群众离优势资源更近,看病更方便,更优惠,实现了患者从大医院向基层的分流,分级诊疗制度雏形初显。2019年以来,贫困人囗在县医院住院3784人次, 在12乡(镇)卫生院1725人次,均享受“四重保障”。县医院为贫困人口转院277人次,分别转入临沧市人民医院、临沧市精神病专科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