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做守初心担使命的新闻人
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具有政治高度和全局意义的根本标准。增强“四力”,对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以提高政治素质为根本,以提升业务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创造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以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为落脚点。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从实践看,笔者认为特别要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增强脚力,确保新闻之真
脚力强调的是新闻队伍的作风建设,要求新闻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更多地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一线去。增强脚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新闻真实。到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到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实践是获取最真实、最有价值信息的重要平台。1927年,毛泽东同志深入湖南农村,用32天时间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写出了对中国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抗美援朝时期,作家魏巍身临前线,采访了上百名志愿军战士,写出了影响几代人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无数事例证明,脚下有泥、胸中有料,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才能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真实信息,写出有生气、冒热气的新闻作品。脚是用来走路的。增强脚力,要求新闻工作者放下架子、走出院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不怕辛苦,不辞劳苦到田间地头去,到车间码头去,到社区村庄去,到生机勃勃的基层一线去,到复杂矛盾易发多发的地方去,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采访,直接了解基层在干什么、群众在想什么、问题的症结是什么,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对新闻最起码的要求,材料真实才能确保新闻真实。
二、增强眼力,确保新闻之新
眼力强调的是政治站位、思想境界、发现和辨别新闻的能力,要求新闻工作者立场坚定、思想正确、眼光独到。增强眼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新闻新鲜、新奇。就政治站位和思想境界而言,增强眼力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关注大势、大局、大事,关注热点、焦点、难点,开阔眼界视野,增强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的观察、辨别、判断能力,提高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并正确运用规律的水平,增强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敏锐的政治眼光和高度的政治警觉,确保政治方向正确、客观认知正确。就发现新闻、辨别新闻的能力而言,增强眼力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学习和实践,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快速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看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意义的,哪些是与众不同的哪些是毫无特色的,进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新闻之新,既指新近,又指新鲜、新奇。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抢采访、抢发稿成为媒体工作的常态,新近做得都很好,新鲜、新奇则未必,原因就在于一些新闻工作者的眼力还不够好,不能及时准确地看出新闻素材别具一格的地方。眼是用来观察的。增强眼力,要求新闻工作者注意观察和学习。养成了注意观察的习惯,就能够洞察秋毫;养成了积累知识的习惯,就能够见微知著。既能够洞察秋毫,又能够见微知著,就具备了发现新闻的较强能力,这种能力既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杀手锏。具备这种能力,面对新闻素材就会有独到见解、独特视角,不仅可以确保新闻的新近,还能确保新闻的新鲜、新奇,从而为新闻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增强脑力,确保新闻之深
脑力强调的是多思善谋、综合研判,要求新闻工作者想得全、想得细、想得深。增强脑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新闻深刻。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华报》的题词只有两个字:多想。多想,才能想清楚、想透彻、想全面。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编稿的过程中应该多想,必须多想。只有多想,才能尽量避免错误,才能使新闻具有认识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脑是用来思考的,脑力就是分析思考能力。在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媒体要想保持并扩大影响力,把新闻做大、做透、做深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必须增强脑力。那么如何增强脑力呢?一是要掌握理论武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个认识世界的科学工具,坚持用历史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去看待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新闻工作的具体实践,确保政治立场正确、观点正确、思路正确。二是要博览群书。要广泛涉猎多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要让知识成为思考的源头活水,让思考成为学习的兴奋剂。三是要勤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好的脑力如果不付诸实践,只能是空想。脑力如何,只有将所学内容和思考沉淀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看到效果。
四、增强笔力,确保新闻之温
笔力强调的是新闻传播的效果,要求新闻工作者文字表述生动、文风端正。增强笔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保新闻有温度。新闻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儿的。笔力是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理想情怀、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和专业功底的体现,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都反映在笔力上。笔是用来写作的,笔力就是写作能力。当前,做有温度的新闻是媒体应对竞争的有效举措,而有温度的新闻需要很强的笔力来确保。可以说,新闻工作者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笔力。怎样才能增强笔力呢?一是加强知识储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加强学习广泛阅读,不断增强理论功底、政策功底、学识功底;要积累素材,掌握和占有大量素材是妙笔生花的前提和基础;要善于提炼思想,有思想的报道才有灵魂、有内涵。二是改进语言风格。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是精炼生动接地气,新闻报道应以群众爱不爱看、爱不爱听为标准。这就要求新闻报道要说家常话、讲贴心话,要用简洁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讲述群众的故事。三是要把握好时效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时效度。时度效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时就是时机、节奏,度就是力度、分寸,效就是效果、实效,其核心要义是遵从规律、精准传播、因事而为、讲求效果。做到了这些,宣传报道工作才能真正把党的主张同基层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中央政策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