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和放映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农村电影管理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组织民语电影放映2万多场,少数民族观众达398万多人次。笔者认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和放映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组织译制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佤语、傣语、布朗语、拉祜语4个版本;译制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厉害了我的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边寨》佤语、傣语2个版本,用少数民族群众能听懂的话,把党的精神传播到边疆群众的心中。把农村电影放映融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全过程,深入持久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
二是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共译制了《特警英雄》《师父》《红海行动》等95部佤语故事片和70部傣语故事片;放映故事片1万多场,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了国家法律、法规,也让少数民族群众了解了其他民族文化,激发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炽热感情,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边疆人民群众。
三是在提高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立足临沧资源禀赋,助推茶叶、甘蔗、坚果、烤烟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共译制了《美丽乡村我的家》《农村防范诈骗常识》等95部佤语科教片和68部傣语科教片,放映1万多场。译制和放映的《优质烤烟栽培技术》《核桃栽培技术》《因地制宜新农村建设》《扶贫路上好支书》《建设美丽乡村》等民语科教片在边境县引起强烈反响。教育引导边疆贫困群众转变落后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是在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收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用语,在全市组织开展的亚微节、边交会、“摸你黑”狂欢节、耿马水文化节、双江冰岛茶会等活动时,组织开展缅甸语译制和少数民族语红色电影放映,用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看得懂的民族语言文字书写历史、传播声音。
五是在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按照“企业先行、民心先行、文化先行、地方先行”的开放思路,充分利用好中缅两国边民“语言相通”的优势,加强对缅交流合作,教育引导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激发家国情怀、报国之志,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形成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筑牢了边疆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边疆安宁的钢铁长城。